第5部分(2 / 4)

小說:再說長江 作者:這就是結局

關,長江三峽的出口。這是一道神奇造化的關口,由此向西,高山峽谷連綿不絕,由此往東,地勢卻寬闊平坦。流過這個關口後,長江終於衝開一條出路,向著大海,踏上東歸之路。

距今2億年前,長江流域的絕大部分地區都處在古地中海中。發生在億年前的印支造山運動,使山脈突起,高原呈現。在橫斷山脈、秦嶺和雲貴高原之間,形成斷陷盆地和凹地,當中湖澤相連,自西向東流入古地中海,形成與今天的長江流向相反的古長江。距今300萬年前,長江流域西部地勢進一步抬高,東西兩條古長江終於貫通一氣,浩浩蕩蕩流入東海,形成了今天的萬里長江。

有著800多年曆史的麗江古城,是一座和水有密切關係的城市。水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不斷流淌,滲入了每一戶人家的生活。

被麗江人奉為神山的玉龍雪山就在古城邊,雪水融化後從山上流入古城的每一條小河,然後,匯入了金沙江。

金沙江在歷史上曾經被叫作麗水,麗江古城之名就由此而來。到宋代時,因為在河道中發現了大量的金沙,這段2308千米長的河流才被稱為“金沙江”。那個時候,人們認為金沙江是長江的一條支流。

1639年,50多歲的徐霞客來到了麗江,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考訂江河源流。正是這一次地理考察,改變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長江的認識,為以後江源的探尋指明瞭方向。在對金沙江的水文狀況進行了詳細考察後,徐霞客在《溯江紀源考》中首次提出了“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的論斷。從此,金沙江成為長江干流的上源。直至300多年後,人們沿著金沙江向上遊探索,才最終找到了長江的源頭。

各拉丹冬雪山的冰川消融之後,化成了眾多細小的河流,這就是萬里長江的正源,被當地人稱為沱沱河。那種形態獨特、密集如網的河流在地貌學中有一個形象的名稱——辮狀水系。

沱沱河在流淌了370多千米後與當曲匯合,向東南流去形成通天河。通天河在經過813千米的行程後,在青海玉樹縣巴塘河口進入了金沙江。

巴塘河口,通天河和金沙江的分界點。對長江來說,它的意義並不只是改變地理名稱的標誌。巴塘河口以下,長江進入了西藏、雲南、四川三省區交界處的橫斷山脈地區,這裡的地質結構大體保持著從北到南的走向。於是,長江也由通天河段的大致從西向東流,轉為金沙江段的從北向南流動。同時,長江的河道也結束了在曠野中的恣意穿行,開始了在高山深峽中的破冰之旅。

橫斷山脈,綿延千里,神秘莫測,一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自然奇蹟就孕育在其中。沿著橫斷山脈,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三條大江自西北向東南平行流淌了1000多千米,三條大河最短的直線距離只有19千米,形成了“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2003年7月,這一地區正式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就瞭如此奇觀呢?

距今4000萬年前,喜馬拉雅開始了強烈的造山運動。在地殼相互擠壓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西北東南走向的大斷裂,它們引導著峽谷中的各條水系按照與山脈平行的走向前行,最終形成了“三江並流”的奇觀。

強烈的地質運動在三江並流區內留下了深刻印記,也讓這個區域成了科學家眼中地球演化的歷史教科書。在眾多的地理奇觀中,岩層中含有大量氧化鐵的丹霞地貌令人震撼。這片總面積近250平方千米地質景觀,是目前中國最大、發育最完整的丹霞地貌群。

這裡是長江水流速度最快的地方,30米左右的寬度、16千米的長度,在這樣狹小的空間裡,金沙江縱身跳下了213米,從江面到兩岸的山頂之間3900多米的高差,形成世界上最深峽谷之一的虎跳峽。

湍急的江水在崇山峻嶺間劈開一個缺口,兩岸的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就像拉開的帷幕,衝出虎跳峽的金沙江,勢不可擋的向東奔去。狹窄的河面和洶湧的激流,使金沙江在歷史上幾乎成了不可逾越的天險。

金沙江唯一可以橫渡的地方在距離虎跳峽20多千米的上游。在這裡,遠古的造山運動迫使向東南流淌的金沙江改道,拐了一個將近270度的大彎,也使奔流不息的江水放慢了腳步。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領十萬大軍征戰雲南,就在這裡,他們用完整剝下的牛羊皮做成皮筏,渡過了金沙江,統一了中國。後人把這次著名的軍事行動稱為“元跨革囊”。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當地人還繼續使用這種皮筏渡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