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和文人
商人。儘管《史記》上說五千年前我們的先祖神農氏就〃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但事實上中國商人最早源於商代。據說偉大的商湯曾採取伊尹的策略,讓婦女們趕織絲麻以換取夏人的糧食。海貝是商代的貨幣,以朋為單位,這種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戰國。商亡後,眾多的殷遺民在〃殷人重賈〃的風氣下成為職業商人,商人也就成了這一階層的代名詞,沿用至今。從歷史淵源上,我所知道的中國商人僅限於此。
而關於齊國,更多是瞬間即逝的工商奇蹟。齊國臨海,有漁鹽之利,就獎勵捕魚煮鹽,實行海鹽國家專賣。當時各國貧鹽,管仲單方面抬高鹽價,致使他國黃金流失萬餘斤,天下黃金越少,齊國越提高金價,高價收買各地黃金,以至於形成黃金壟斷。齊國的工商業是在國家的保護下成長的,管仲死後,人亡政息,商業和商人的命運也奄奄一息。
管仲以後的中國一直處於一個重農社會中,數千年的〃耕戰〃傳統決定了商人低下的社會地位和常常是悲劇性的命運。甚至,到了明洪武時期,農家可穿綢紗,商賈則只能穿絹布。一代思想家黃宗羲曾經提出〃工商皆本〃,但這種偉大的思想甚至到了現代中國才被真正重視。於是,在漫長的時代裡,商人其實更多是一種〃奇怪〃的階層,沒有人真正思考這個階層對社會和國家可能產生的影響,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著者感慨到〃從圓仁和尚或馬可波羅時代起一直到今天,那些個人對城市生活的觀察卻往往只強調其熙往攘來的商業特徵……這真是咄咄怪事!〃
現在,商人已經等價於財富,更準確的說,是金錢、地位或榮華富貴,當然,由於一開始的商人便依附於國家政權,他們〃奇怪〃的社會階層也就理所當然讓人模糊不清……中國商人一直以來並沒有形成獨立的社會人格。他們和農民、知識分子有血緣上斬不斷的聯絡。甚至,到了現代中國,商人仍然由於〃求利〃的本性而被一般平民視為畏途。相同的是,中國人對於〃財富〃的認識自始至終都是一樣的誤解。
家族。皇室、商人、平民,不管是無立錐之地的貧民,還是權傾朝野的豪門,傳統中國人一直以家族的形式超越階級界限而維持玄妙的關係。這種家族式的生存方式決定了以下這些事情:短命的王朝、易碎的商業霸盤和無上的家庭倫理。
對皇室來說,家族意味著統治,意味著從〃始皇帝〃到〃萬萬代皇帝〃都是一個家族統治其他家族的春秋大夢,有意思的是,中國皇室的生殖力卻並沒有因為家族的存在而旺盛,往往開朝的皇帝子嗣眾多,爭權奪位,到了末代卻盼不到接班人。比如清帝國,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並建立強權王朝的之一,當家國危危時,也只能找非直裔血脈的皇室繼承人來掩飾王朝的虛弱。
商人家族作為平民一種,離開了商號和財源,就如同喪失了手藝。在商人世家那裡,家族最終因為銀子越來越多而成為分遺產的障礙。
中國平民階層歷史上一直都不是為政治而鬥爭,而是一直在逃離家族的道德枷鎖:族長、家長和丈夫天生的權利。於是,中國歷史上平民的起義叫〃造反〃,而不叫〃革命〃,革命是後來的事情了。
所有家族潰敗的原因只有一個:利益。不管是內在的,還是外來的。
文人。傳統的中國文人是可悲也可敬的階層。他們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王朝陰暗的面,卻擋不住皇帝的喜怒哀樂,罷官、流放,招之則來,揮之則去。有時候,還要喪失自己獨立的人格來完成理想。
在文人的世界裡,寒窗苦讀和應試幾乎成了必由的職業道路,傳統的中國文人一直以這樣的人格來面對世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正是這樣一個清貧的階層,卻是商人所向往的,因為文人可以考取功名,擁有政治地位。長久以來,商人紛紛在生活方式上效仿士子,他們希望自己的後代也能夠走一條科舉的路。現在,我們仍然把有文化的商人叫〃儒商〃。中國優秀的文人們曾經一度希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廟堂和人民,一直是他們關注的物件。但文人血液裡的柔弱註定了他們悲劇式的失敗,他們總是在時代的狹縫中優柔寡斷。
許多時候,我們在漫無目的的行走的時候,其實是在找尋一種感覺。有一種東西,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靜靜流淌。商人、家族和文人,糾纏在歷史的影子裡,我們進去的時候滿身塵埃,出來時卻恍如隔世。只是那些我們曾經體味的細節,從此之後,將不再有人從同樣的角度去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