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積累的下來的財富,已經花得是一乾二淨,而我剛剛接到訊息,西北的商隊正往涼州趕來,而這一次的規模是前些年的五倍之多,到時咱們拿什麼去跟他們交易?”
說到後面,他拿起桌上的一道公文揚了揚。
“五倍之多?”
鄭通差點沒有咬著自己的舌頭。
趙持滿道:“你難道忘記,當初韓尚書為解西北之困,一方面貸款給那些商人,而另一方面讓咱們中原商人與西北商人簽訂了上百道貿易合作契約,讓他們去種植藥材,生產駝絨、羊毛,等等,經過這兩三年的發展,人家都已經給弄好了,正準備來跟咱們貿易。”
鄭通道:“當時不是商人跟商人簽訂的貿易麼?”
“可如今長安的商人都已經走的差不多了,朝廷接管了他們的一切,自然也得負擔起這些契約,而且當時本就是朝廷在中間做擔保。”趙持滿雙手一攤,道:“可是如今咱們涼州什麼都沒有了,別說工人的月錢,恐怕連咱們府衙衙役的月錢都發不出。”
當時西北商人自發組織,各種捐助大都護府,這才抵擋住吐蕃的入侵,但同時他們損失巨大。之後,李治採納了韓藝的建議,一方面貸款給他們,讓他們去種植經濟作物,生產羊毛、駝絨,另一方面促使中原商人跟他們簽訂契約,購買他們的貨物,幫助他們恢復。
西北商人又聽從了韓藝的建議,在西北開始全面商業化生產,這可比家庭式生產肯定要多多了,規模可想而知。
只不過當時行情比較好,中原商人願意跟他們簽訂契約,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貨物肯定賣得出去,可如今商人連自己的貨都不敢往外面賣,怎麼可能還幫你賣,這等於是在幫朝廷賺錢,而且都已經走的差不多了,如今長安的商人要麼南下,要麼去山東。
同樣的,西北商人敢這麼大規模生產,主要就是因為有中原這個大市場在,不怕賣不出去,否則的話,周邊哪個地區可以接納這麼多貨物,可如今中原整個市場都不景氣,他們的貨物加上運費,這誰買得起啊!
“這下可糟糕了!”鄭通呆愣半響,道:“趙刺史,如今咱們得趕緊上奏朝廷,讓朝廷撥款。”
趙持滿皺眉思索半響,道:“這麼多錢朝廷恐怕一下子撥不出來,就算朝廷撥得出,恐怕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要是弄砸了,這後果可不堪設想,咱們都擔待不起。這樣,咱們上奏說明咱們涼州作坊的事,讓朝廷趕緊結賬,至於西北那些商人,咱們就讓他們去長安貿易。哼,這事都是李義府他們乾的,那自然得他們來補救。”
鄭通道:“可是其中一部分貿易是用於咱們作坊的生產,咱們要是什麼都不買的話,那咱們的作坊拿什麼生產?”
這鹽和肉都是外地供應的,可不是涼州本地生產的,韓藝當初打造涼州,也只是作為一個加工廠和中轉站,可不是原料產地。
趙持滿怒極反笑道:“都已經這情況了,還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就是賠多少?李義府能否及時跟咱們結賬都還是一個問題。”
鄭通道:“可是不生產,那些作坊的工人怎麼辦?咱們不能白養著他們”
趙持滿道:“這也只能等朝廷撥款,就算咱們將命賠出去,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啊。”
鄭通想想也是,這朝廷要不撥款,他們就死在這裡了。
當初他們收購太猛,朝廷又沒有撥款給他們,因為唐朝國庫其實不是很富裕的,韓藝在任時,也沒有給國庫帶來多少收入,他們都是從涼州的府庫撥錢,如今這錢賠的是血本無歸,朝廷要不結賬的話,將他們賣了,也換不來這麼多錢啊。
。。。。。。
長安。
第一樓!
“老沈呀!”
只見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搖搖晃晃來到櫃檯前,拍了拍桌子,朝著正在算賬的沈貴喊道。
沈貴抬頭一看,哎呦少一聲,“許爺來了。”
忙從櫃檯裡面走出來。
此人姓許,名唯。
乃是許敬宗本家的人,如今安插在商稅局,擔任鹽官一職,專管鹽鐵酒之事。
畢竟作坊裡面這麼大的利潤,許敬宗也不可能讓李義府獨吞。
許唯道:“老沈,你們第一樓已經很久沒有去我那裡買酒了,莫不是從別得地方買呢?”
沈貴忙道:“許爺,這你真是冤枉啊!我哪敢從別的地方買酒,只不過我上回買得酒,可都還沒有賣出去。”
“胡說!”
許唯道:“你們第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