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資源配置的最最佳化,不可能因為價格訊號而一夜完成,傳統的經濟模式,社會結構,
環境資源稟賦、政治條件、資訊成本等等都可能頑強地抵制價格訊號,這就決定了經濟的轉
型會是一個漫長、痛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給相對脆弱的初級產品生產者適當的道義幫
助,雖然不一定是最“理性”的“經濟行為”,卻可能是最
“道義”的“社會行為”。畢竟,在一個
我喝的咖啡可能是一個哥倫比亞農民生產的、你開發的軟體使用者可能是一個英國學者、他生
產的牛仔褲將要被一個烏克蘭大學生穿上的全球化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道義聯絡也應當與
經濟聯絡的強化相適應。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每次在中國聽見熟人朋友說“中國什麼都便宜”,“僱一個保姆才
XX錢”,“按摩一個小時才
XX錢”,“買一斤蔬菜才
XX錢”,我都不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從消費者“利益”的角度來說,
當然很高興。但是從“消費者責任”的角度來說,我又深感不安。有時候,我會感到奇怪,當
愛國憤青們對“購買日貨就是支援日本軍國主義”這種似是而非的邏輯而熱血沸騰時,為什麼
這個國家裡沒有更多的消費者,對更顯然的“消費賊
br /》 ?任”,比如抵制本國的血汗工廠,
抵制某些企業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呼籲改善那些給我們蓋房子修馬路的民工的生存條件,表
現出同樣的激情?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控制石油的什麼
長期生活在美國的人,都會注意到這樣一些身影:他們個子矮小粗壯,長著一張印第安
人的臉孔,表情謙恭平和,眼神恭順而茫然,出現在各類餐館擁擠的餐桌前負責端茶倒水,
或者在超市冰櫃附近負責搬運冷凍食品——這是一個典型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形象。他們忙忙
碌碌,然而沉默寡言,勤勞儉樸,然而停留在社會最底層。他們無處不在,卻又似乎根本不
存在,像影子一樣飄忽在人們的視線裡。然而,就是這樣一些“影子”,從今年年初開始,
突然走出陰影,在美國的政界、主流媒體發出他們的聲音。
今年五一,成千上萬的非法移民,湧現在美國
70多個城市的街頭,搖旗吶喊,爭取合
法勞動的權利。對於美國這個不慶祝勞動節的國家,這一天萬人湧動的“盛況”,無疑具有
一種諷刺性。
“大熔爐”裡的“鐵疙瘩”
據統計,美國當前有
1200萬左右的非法移民,大部分來自拉。丁美洲,其中大多數是
從美墨邊境偷渡過來的墨西哥人。這些人從事餐飲服務、冷凍肉類的包裝、採摘加工農產品
等工作。雖然沒有“戶口”及任何檔案記錄,但多年以來,政府對這個“公開的秘密”睜一
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有些法律的執行成本太高,而且美國社會也需要廉價勞動力。所以,
很多非法移民在美國已生活了幾十年,卻與美國社會相安無事。
然而,近幾年來,美國政府閉著的那隻眼睛突然開啟。那些本來與美國主流社會井水不
犯河水的拉。美移民,被推進了公眾視線,甚至成為眾矢之的。
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
9。11之後的國家安全考慮。美墨邊境,監控向來比較薄弱、混
亂,可能會被恐怖分子乘虛而入,所以政府、社會各界都要求加強管理。但是,更根本的,
還是非法移民對美國社會本身帶來的衝擊。
按理說,美國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國家,不應該對移民潮大驚小怪,但是,這些年
à。美
非法移民湧入美國的速度,的確有些觸目驚心。就拿墨西哥來說,70年代末的時候,墨西
哥人潛入美國的速度還是一年
5萬人左右,到
80年代的時候,已。變成了一年
2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