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手中購買咖啡。與此同時,一個叫
TransFair USA的獨立公證機構,給該進口公司
頒發公平交易證書。1。26美元一磅的價格,是以前收入的三倍左右,由此受益的咖啡農收
入明顯提高,擺脫了極端貧困。對於咖啡進口商來說,它花遠遠高於市場價的價錢收購咖啡,
有什麼好處呢?可以說,幾乎沒有――除了象“Equal Exchange”那樣,在他們的廣告裡打
上小小的一行字:fairly traded(公平地交易而來)。
然而,與經濟學家的“完全理性人”假定不同,道義在人們的經濟行為中是有一席之地的。很
多有“消費責任感”的消費者寧願花稍高的價格購買“清白”的產品,而不願花稍低的價格買
“骯髒”的產品,而對商家來說,一部分經濟損失所換取的道義形象最終可能帶來更多的經濟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收益。這也是為什麼“咖啡公平交易運動”能夠成長迅速。就拿美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
來說,2001年它剛加入“公平交易證書”體系時,其購買的“公平咖啡”一年不到一百萬噸,
但是到
2005年時,已經達到了一千一百萬噸。這些咖啡明確打出“公平地交易而來”的標籤,
同時也以更高的價格銷售,星巴克之所以能夠連年加碼購買這些咖啡,正說明了大量“有責
任感”的消費者存在。
許多其他的咖啡進口商,也紛紛大量購買“公平咖啡”。從
1999年“公平交易證書制度”在美
國開始實行到
2005年,已經有七千四百萬噸咖啡在這個體系下完成交易,窮國的農民由此
受益的總額為六千萬美元。與此同時,“公平交易證書”制度也在向巧克力、茶、大米、水果
等其他初級產品擴充套件。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裡,“公平交易”(fair trade)越來越成為
一種與“自由交易”(free trade)相對應的一種制衡性市場力量。
“消費者行動主義”(consumer activism)不是一種全新的事物。用集體購買力來表達政
治意見、改善社會狀況,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早在南北戰爭以前,就有一些廢奴活動家組
織“自由產品商店”,只賣自由民生產的產品。上個世紀
30年代的時候,為了反對日本侵華,
美國就已經有了“抵制日貨”運動。現在,在這個經濟日益全球化的時代,許多美國消費者“喝
水不忘挖井人”,“喝咖啡不忘種咖啡人”,是對這種“消費者行動主義”傳統的延續。實際上,
“咖啡公平交易”運動只是更大的“公平交易”運動中的一支,與之呼應的,還有“反對服裝制
品血汗工廠”運動等等――其中有一些運動,針對的恰恰是保護中國東南沿海一些血汗工廠
裡的“打工仔”和“打工妹”。
許多人觀察美國社會時,容易強調其霸權主義、商業主義的一面,卻不大重視這個國家源遠
流長的“理想主義”政治文化傳統。完全社會自發的、為萬里之外的拉美農民、中國民工權利
而鬥爭的“公平交易運動”正是這個“理想主義”傳統的一個小小注釋。當然,“理想主義”要真
正成為一種社會力量,是需要一定的政治、社會基礎的,比如
NGO的高度發達,比如一定
的經濟發展水平。
不過,對這些運動的效果不能過高估計。畢竟,商家也好,消費者也好,主要是
“經濟人”――
他們可以為“公平咖啡”付稍高的價格,但是不可能高到“虧本”或者“無法承受”的地步。就拿
星巴克來說,“公平咖啡”仍然只佔其咖啡總購買量的一小部分,而且其價格差大多轉嫁給了
消費者。如果讓完全主張經濟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來判斷,他甚至可以批評說,“公開交易
證書”體制實際上是擾亂了市場經濟中的價格訊號,從而破壞了資源配置的最最佳化。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