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東門行》裡這樣寫道:“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離聲斷客情。賓御皆涕零。涕零心斷絕。將去復還訣。一息不相知。何況異鄉別。遙遙征駕遠。杳杳白日晚。居人掩閨臥。行子夜中飯。野風吹草木。行子心腸斷。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絲竹徒滿座。憂人不解顏。長歌欲自慰。彌起長恨端。”這首詩是鮑照寫自己離家時的傷感情景,而送行的人之中當然是以鮑令暉為主角。當此詩傳到鮑令暉的手中時,使她如睹鮑照的艱難旅程,於是鮑令暉回覆了一首《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臨軒不解顏。砧杵夜不發。高門晝常關。帳中流熠耀。庭前華紫蘭。物枯識節異。鴻來知客寒。遊用暮冬盡。除春待君還。”鮑令暉告訴哥哥:“哥哥,我們從小相依為命。小時候你總因為欺負我而被父母打,但壞孩子欺負我你就替我出頭,你那麼弱小,每次打架你都能贏。後來我們長大了,你成為我的保護傘,我需要你哥哥,我喜歡你當我的保護傘。最近我總在夢中與你相遇,像小時候那樣我們一起遊戲,一起逃學,一起受苦,一起餓肚子……父母離開之後,兩個弱小的身軀就相擁而泣。哥哥,我想你了,你現在好嗎?自從你離家之後,我就沒有心情好的時候。哥哥,你什麼時候能回來看我一眼?”從二人的詩中不難看出,兄妹二人的手足之情多麼可貴。
詩人鮑令暉後來先哥哥一步離開人世。當時鮑照患病,整日精神恍惚,也許冥冥之中預感到了什麼,他變得悲觀絕望。當他得知鮑令暉去世的噩耗,失聲痛哭,自己唯一的妹妹死了,如何告訴孤苦的老母?失去妹妹,不僅僅是失去一個患難與共的親人,還失去一個瞭解自己的“紅顏知己”。鮑照跟上司請假回家處理後事,當他在某個深秋的早晨登上南山,看望埋在泥土中的妹妹,不禁再次失聲痛哭,他揮筆寫下著名的《傷逝賦》,發洩鬱結在心裡的愁苦,此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鮑氏兄妹之間的情誼,是伴隨他們一生的文學創作的主旋律。鮑照的名篇基本上均為“書信體”的詩文,鮑令暉的詩文也飽含深情,頗為可觀,終令她成為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現存鮑令暉的作品僅有七首詩而已。除上面的《自君之出矣》之外,其他六首也是各有韻調。如這首《擬客從遠方來》:“客從遠方來。贈我漆鳴琴。木有相思文。弦有別離音。 終身執此調。歲是不改心。願作陽春曲。宮商長相尋。”此作是模仿漢朝無名氏的《客從遠方來》而作:“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鮑令暉讀完這首詩,覺得真是妙極了,就寫了這首《擬客從遠方來》。這是一首詠歎愛情的詩:“有一天有個男青年大老遠跑來,送我一把樂器。上面寫有贈×××的字樣,我一看那不是我的名字嗎?真是喜出望外。面對這份深情,我心裡暗暗做了決定,一定要對這個送我樂器的男人忠貞不貳。他送我的可不僅僅是把普通的樂器,那可是從遠方捎來的濃濃情意啊,那就是我們愛情的美好見證。”再看這首《代葛沙門妻郭小玉作詩二首》:“君子將遙役。遺我雙題錦。臨當欲去時。復留相思枕。題用常著心。枕以憶同寢。行行日已遠。轉覺思彌甚。”這首詩中,鮑令暉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女人的悲苦故事:“那一天我的丈夫被抓去當了壯丁,只留我和孩子獨守家中。從此之後的每個夜晚,我都抱著枕頭思念我的丈夫。我擔心他吃不飽,穿不暖,擔心他當了逃兵被人追殺。我們結婚已經許多年了,感情一直很好,我無時無刻不在擔心他有危險,還能不能回來。想起臨行那天,他對我說的那些話,我就心如刀絞。這時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我摟著枕頭的手更緊了。”
如果鮑令暉活到現在,估計也是個苦情詩人,但苦情總比濫情好。您說是不是這麼個理兒?
txt小說上傳分享
17請你務必風花雪月
【個人簡歷】
姓名:劉令嫻
朝代:南朝梁
籍貫:彭城(今江蘇徐州)
職業:詩人
主要作品:《祭夫文》、《光宅寺》、《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
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何當曲房裡,幽隱無人聲。
——《光宅寺》
兩葉雖為贈,交情永未因。同心何處恨,梔子最關人。
——《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
嗚呼哀哉!生死雖殊,情親猶一。敢遵先好,手調姜橘。素俎空幹,奠觴徒溢。昔奉齊眉,異於今日。從軍暫別,且思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