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找到安逸的生活。由於國家內部土崩瓦解,金國計程車兵潰不成軍,更何況他們也知道,反正贏了也不發錢,回家也沒飯吃。就這樣,金國很快就被蒙古人滅亡了。
宋蒙聯手,表面上看南宋還是不長進,打金國的體力活都是蒙古人乾的。但實際上,南宋維護了相對穩定的貨幣,造成了宋金之間的匯率危機,使得金人四處逃難、無心戀戰,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是對金國崩潰的致命打擊。
***
南宋為了穩定自己政府進行的這場匯率戰爭,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貨幣之間的比拼。雖然這多半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從中可以發現日後匯率戰爭的影子。所有經濟中強勢的一方,最終獲勝的法寶都只有一個:用自己的資源和財富擊垮對方經濟體的信心,而匯率的一瀉千里,不過是體現了這種信心的喪失。如前面講的,經濟和貨幣之所以能夠存在,全在信心二字;如果信心沒有了,那麼所有的一切都會灰飛煙滅,好像金國一樣;當然,如果對方能夠自掘墳墓,又有蒙古鐵騎推波助瀾,那麼自然效率加倍。
但南宋的匯率戰爭畢竟不是有意為之,他們並沒有後招,也沒有計劃金國崩潰了後該怎麼辦。這樣沒有長期規劃的小朝廷的結局可想而知。蒙古人不會再等100多年,讓南宋慢慢搞垮自己,他們勢如破竹,很快將南宋變為了自己諸多戰利品之一。兩種紙幣之間的戰爭雖然幫助宋人雪了恨,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協助蒙古人滅掉了金宋兩國,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帝國。
然後,紙幣帶來的崩潰,並沒有從此而止。蒙古人很快也愛上了印鈔。蒙古人的帝國橫跨歐亞大陸,因此國際貿易減少;當年很多的國際貿易,現在都成了蒙古境內的國內貿易。於是當時蒙古境內的兌換業,相當於宋朝各地不同幣種的兌換,並且受政府管制。元朝兌換業集中在銀鋪,銀鋪同時負責金子和銅錢的兌換,但各種貴重金屬都被禁止出口。
在中國境內,元代發行了數種紙鈔作為官方貨幣,其中以中統鈔最為長久,至元鈔則是歷史上第一個並無替代券性質的紙鈔。受帝國中亞地區流通白銀的影響,元代彙集了大量白銀在國庫中,形成了形式上的銀本位,把銀設立為貨幣單位基礎。元朝儲藏了大量銀子,做帝國國庫儲備之用,同時在全國境內禁用銅錢。但是政府允許銅錢出口日本,因為日本人還是願意用黃金換銅錢。元朝紙幣非常興盛,把遠道而來的馬可·波羅都震到了。而日本、朝鮮、印度等都模仿中國用紙鈔。
元朝人很早就意識到,無限地發行紙幣看上去很美,但可能是一場災難性的行為。當時的學者許衡就譏諷道:“夫以數錢紙墨之資,得以易天下百姓之貨,印造既易,生生無窮,源源不竭,世人所謂神仙指瓦礫為黃金之術,亦何以過此。”(《許文正公遺書》卷七《格幣札子》)。誰也不是傻子,政府再說紙幣值錢,貨幣多了人家也不相信,怎麼會讓你活扒皮?但這卻沒有阻止政府飲鴆止渴。元朝早期雖然努力穩定紙幣,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很快元朝就開始透過大量印刷紙幣來籌集各種軍費。元朝的第一個目標是宋朝滅亡後就不來朝貢的日本,但因為“神風”刮翻了所有戰船而作罷,但這次戰爭也把日本人嚇得夠嗆,日本也因防備蒙古人而幾乎破產。之後,蒙古人又透過通貨膨脹攻打緬甸、安南、雲南等地,以至於民不聊生。經濟破產加上中原人反對外族統治,蒙古人的帝國在不到百年後就灰飛煙滅。
***
至此,中國的外貿已有了近千年的歷史,從早期的初級貿易,到中期的大唐盛世,再到後來專精生意的宋朝,匯率在中國也經歷了諸多階段:最先是世界通行的貨物,到了唐朝略有現代貨幣的風采,而到了宋朝雖然貨幣的意義褪色,但紙幣卻陰錯陽差地成為擊敗敵人的制勝法寶。但遺憾的是,從此中國的貨幣和匯率停滯不前,迴圈往復,貨幣和匯率也不過是這些作用而已。真正領導貨幣和匯率進入現代社會的,反而是近千年一直以來發展落後於東方的歐洲人。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歐洲現代匯率的崛起如果在公元1000年的時候設立一個賭局,讓人下注賭一賭誰將為下一個千年的地球文明開創現代金融業,估計誰也不會選擇歐洲人。但世界上的事就是這麼有趣,當時的*和中國相繼衰敗,歐洲人後來居上,開創了現代金融業,再次證明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真理。現在我們就學習《藝術人生》回顧一下,看看歐洲是如何一路走來的。
***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匯率戰爭 第十二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