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先的一位,一身道袍,不像名士,倒像道士。
管事的介紹道:“左首這位,姓宋,字行之,人稱‘宋三絕’。居中這位,姓李,自號‘不雲居士’。右邊這位,姓許,字澤方。”
這三位的名號一出,那五人表情激動,連稱“久仰”。小道士自是沒聽過這三人的名號,非常淡定。他這表情落入不雲居士的眼中,便覺這與自己一樣身著道袍的書生,年紀雖輕,但這氣度非同一般,大是從容。
宋行之問:“請問張天一何在?”
小道士應:“正是不才。”
宋行之舉起一張宣紙,說道:“某有三絕,書、棋、畫。書法一道,某自幼苦習,蔡襄尺牘、郊燔帖、羅池廟碑、豐樂亭記碑等等,那是爛熟於心。可小友這字,看來大有玄妙,可某慚愧,十個字裡面竟有七個不認識。敢問小友,你這是何字型,出自哪位大家?”
小道士這汗啊,悄悄地流。怪不得六位士子中有自己,原來竟是,自己寫的字沒人認識。
這個,該怎麼回答嘞?
情急智生,小道士朗聲答道:“家父自幼崇道,小生耳聞目睹,也一心向道。這字型世上並無,是小生日常畫符時,心有所感,將畫符的筆法融入了書法之中。方才小生道心忽動,一時技癢,情不自禁地就用了這種獨創的字型,還請諸位見諒!”
這話說得好聽,事實卻是,小道士平日裡字寫的極少,符卻畫得極多。這樣久而久之,在寫字時他若不特別注意,所寫的字便成了鬼畫符。
那不雲居士搶過宣紙,細細一看,大笑道:“不說不知道,一說,呵呵,這不正是在畫符嗎?有意思,極有意思。”
宋行之和許澤方相視苦笑。許澤方問:“那請問小友,你這寫的是什麼?”
小道士無奈,只得硬著頭皮,將那道詩唸了一遍。
等他念完,房中眾人面面相覷。宋行之皺眉:“小友,你這詩,與‘雙重喜慶’有何關係?”
小道士欲哭無淚,我不就是在紙上隨手填了一些東西,我哪知道會被你們叫進來。你問我這詩跟“雙重喜慶”有什麼關係,我去,我也想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正當小道士絞盡腦汁,想讓它倆之間發生某種關係時,不雲居士大笑道:“行之,俗了,你入俗了吧?既然是道心忽動,心有所感,那用畫符的字型,寫出一首道詩,不正恰當不過?正該如此,正該如此啊!”
“我觀此詩,恬淡自然,合乎大道。道詩能做出這等水平,小友文采了得,道心更是了得。這詩,我點為第一,兩位意下如何?”
不雲居士想來名氣極大,宋行之和許澤方只能點頭應是。
於是,小道士便被點為第一!
詩詞之後,便是考經文。
宋行之問:“李秀才,《大學》,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請背誦這一段。”
李秀才張口便答:“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之其所賤惡而闢焉,……”
這洋洋一大段朗朗誦來,中間竟毫不停頓。
小道士馬上額頭冒汗,他連半句都沒聽懂。
宋行之再問:“你精於何經?”
李秀才答:“學生精於《禮記》。”
宋行之三問:“《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天下,做何解?這公,是何意?”
李秀才答:“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又是洋洋一大段,朗朗說來。
小道士後背開始流汗,他還是半句都沒聽懂。
怎麼辦?
正當小道士捂著肚子,準備“哎呦”大叫,藉機逃跑時,不雲居士叫道:“張天一。”
小道士無奈站起:“學生在。”
在站起的同時,他深呼吸,準備好了一聲,悽慘至極、絕對催人淚下的“哎呦”痛叫。
卻聽不雲居士問:“某前日與一狂生論道。那豎子口出狂言,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為例,說我道家不講仁義,不修仁德。張天一,若是你,你該如何駁他。”
我去,問得不是經,是道啊!
問得好!張天一大喜,當下從容答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指,天地生養了萬物,卻不對它們有愛心,任其自然生滅。這裡的‘不仁’,說的是,道家對天地萬事一視同仁,並順其自然。”
“答得妙。”不雲居士再問:“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這裡的‘不自生’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