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省得對方抬價。”聽了吳炯的話,馬雲將3000美元打入了對方賬戶:“我憑直覺對方會同意。”

馬雲終於買斷了阿里巴巴域名。

當年那個搶注阿里巴巴的加拿大人可能慶幸發了一筆橫財,可他不會想到,五年之後的阿里巴巴已經價值連城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1)

如果1995年上半年開始的中國黃頁是第一次創業,如果1997年底開始的中國商品交易市場是第二次創業,那麼1999年初開始的阿里巴巴應該是馬雲和他的團隊的第三次創業。

從第一次創業到第三次創業的時間跨度是將近五年。

但有網際網路史家認為,第二次不能算創業而只能算加盟,因為那是官方的公司,不是自己的公司,儘管那幾個網站都是馬雲他們親手做的。

如果此說成立,阿里巴巴就是二次創業。

第一次創業建立中國黃頁時,馬雲提出的口號是:打造真正的雅虎。第二次創業建立阿里巴巴時,馬雲提出的口號是:要做一家中國人創辦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後來又演變為做世界10大網站之一。兩個口號都很狂,也都很激動人心。

一開始就高揚理想主義的大旗是兩次創業的共同特徵。另一個共同特徵就是起步艱難。第一次是10萬元資金3個人,四處碰壁,四處奔波……第二次是50萬元18個人,陋室簞食,徹夜苦戰……

集資

馬雲的北京團隊是陸續返杭的。

張英和蔣芳於1998年聖誕節前先行返杭。裝修房子,添置傢俱。張英從家裡找來地毯和窗簾,又找來一個燒油的取暖器和幾件舊桌椅。一切因陋就簡。

對於一個網路公司來說,辦公室的關鍵裝置當然是電腦。於是購買電腦的重任就落在了負責財務的謝世煌身上。小謝揣著大家湊來的兩萬多元,來到電腦市場;但他不敢當場現錢交易,非把電腦商拉到賓館交易才買下了兩臺。

電腦安上後,綽號寶寶的周越紅一人從北京殺回來,開始開發“”的頁面。

以後,北京人馬陸續返杭。孫彤宇是1999年1月9日回來的,那時辦公室裡還空空蕩蕩,裡面只有三四個人在工作。春節前,大部隊都已撤回。留在北京善後的謝世煌是最後一個回來的,他回來時已是1999年的3月了。

1999年1月,全球網際網路的第一個高潮悄然而至。雅虎、亞馬遜等美國網站的先行者紛紛上市,美國Nasdaq的股票一路上揚;楊致遠等人一夜暴富,孫正義等風險投資商獲利幾十倍,就連買了網路股的股民也賺了個盆滿缽滿。中國網際網路市場也熱鬧非凡。網站崛起如雨後春筍,網站燒錢如燒紙;新浪、搜狐、網易不但勢頭強勁,而且也在躍躍欲試上市。

此時,中國的網際網路之父——馬雲,兩手空空,無聲無息,而且身體欠佳;此時的馬雲團隊只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而且情緒低落,內心迷茫。

這就是阿里巴巴誕生的大背景。

1999年1月的一天,馬雲把十幾個創始人召在一起說:“我們開始創業了。請大家把自己口袋裡的錢放在桌子上。但有一個原則,第一不能向父母借,不能動老人的退休本錢;第二不能向親友借,影響人家一輩子的生活;我們是願賭服輸,輸了,錢都是自己的;如果不成功,大不了重新來過!”說完,馬雲率先把自己全部積蓄放到了桌子上。

接著,大家開始你1萬他2萬地湊,最後湊了50萬。

彭蕾說:“雖然在北京的工資不低,但大家都是年輕人,追求高消費,所以沒剩下什麼錢。”

謝世煌說:“記得大家很可憐,每個人都是一二萬,二三萬的樣子。我覺得我們這幫人都有點好賭。特別是快輸光時,很矛盾,是借錢再賭下去呢還是就此不幹了?”

大家湊出的這50萬元人民幣,就是阿里巴巴的種子資金。

這次集資意義深遠。第一,它決定了公司的性質是合夥人的股份制公司。當時中國人創辦公司絕大多數是自己控股,自己當老闆,而且一般控股都在60~70%以上。以後即便股權稀釋,創始人也永遠控股永遠是大老闆。就連新生的網路公司也未能免俗。阿里巴巴的50萬啟動資金,馬雲自己完全可以解決,無非多借點而已。當時馬雲要想控股要想當老闆輕而易舉,而且團隊其他人也不會反對。但馬雲還是慷慨地把自己的股份分給了18個創始人。他看重的是團隊,是朋友,是友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