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偽鄙系氖棧褚廊恢匾�K�潛暇棺齙氖峭餼�巢客�荊�暇故欽駒諏說筆敝洩�餉車鬧聘叩閔希�褪瀾綞曰埃�突チ��尥訪嵌曰啊�
馬雲在這裡親身感受了國家宏觀經濟的脈搏,感受了世界網路產業的脈搏。建在網際網路上的中國商品交易市場一開通,各地中小企業反應熱烈的場景不會不給馬雲留下深刻印象。
馬雲後來說:“我在外經貿部的工作經驗使我瞭解了許多中小企業的需求,也教會我如何讓網際網路能用於世界和中國的中小企業,這的確對我幫助很大。”
誰也不能否認阿里巴巴是馬雲和他的團隊的一個偉大的創新,阿里巴巴的B2B商業模式堪稱是世界網際網路上的第四種模式。但這個模式的影子從1995年馬雲在西雅圖放到網上的海博社的網頁上就可以找到,那不也是個貼上去的企業資訊嗎?這個模式的影子從後來的中國黃頁的頁面上也能找到,只不過黃頁上的企業資訊是收費的,而且主要是大企業的資訊;這個模式的影子更能從北京的“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的頁面上找到,雖然也同樣是收費產品,但那上面已經主要是中小企業的資訊了。
阿里巴巴模式是一支年輕團隊6個月關門製作,潛心打造的產物,而後橫空出世,震驚天下。
但阿里巴巴模式不是憑空創造的。它是有源頭,有歷史的。
模式
1998年底離開北京時,馬雲曾對大家說,回去做什麼還不知道。其實那時他心裡已經有了一個模式。
阿里巴巴的模式來自馬雲的靈感和直覺,來自他五年的網際網路商業實踐,也來自他與團隊的激烈的思想碰撞。
馬雲從一開始就覺得網際網路是個很靈的工具,它可以節省貿易成本。而全球的每年貿易成本是4700億美元,這是多大的蛋糕!為什麼會想到面對中小企業,那是因為浙江就是中小企業的海洋。
馬雲心中的網站模式是逐漸清晰的,經營模式更是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來的。後來的阿里巴巴也為大企業做過網,也開過網上商鋪,甚至做過飯店預定,直到2001年7月阿里巴巴的“遵義會議”,模式才完全清晰。但這個清晰了的模式並不是馬雲想象的模式,馬雲心中的阿里巴巴要到10年後的2009年才能成型。
也許網際網路命裡註定就是一個模式不斷變化永遠變化的產業。
1999年2月,新加坡政府組織了一個“亞洲電子商務大會”,會議組織者邀請馬雲作為中國唯一的與會者。
當時的與會者80%是美國人,演講者80%也是美國人。所有的演講者講的都是eBay(易貝)、AOL、亞馬遜和雅虎,輪到馬雲演講,馬雲發出的是唯一的不同聲音:“美國是美國,亞洲是亞洲,我們不能照搬eBay、AOL、亞馬遜和雅虎的模式,亞洲80%是中小企業,亞洲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式。”
其後,馬雲和楊致遠有過一次談話。馬雲雖然拒絕出任雅虎中國的總經理,但他和楊致遠一直保持著朋友關係。
馬雲問楊致遠:“雅虎到底想做什麼?”楊致遠說:“雅虎想做一切。”馬雲說:“從理論上講,你什麼都做,往往什麼都做不好。網際網路的走勢越來越縱向化,往橫向發展比較難。”但楊致遠不這樣看。
回來馬雲反覆思索:他要做橫向,我就做縱向。網際網路上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就做商業,做貿易,做商人的網站,網際網路上的電子商務是真正的趨勢。
當時的中國網際網路一片喧囂和躁動,人們爭相複製雅虎、亞馬遜(Amazon)、eBay……複製網上門戶、網上書市、網上拍賣;甚至網上生存、電子商務也被炒得火熱。但此時的馬雲卻有一份獨有的清醒,在他看來,電子商務對於中國是三年以後的事,因為銀行沒準備好,配送沒準備好。馬雲感到,美國的三種模式都不適合中國,他要推出的是一種新式的B2B模式——這就是後來被國內外媒體、矽谷和國外風險投資家譽為與雅虎、亞馬遜、eBay比肩的網際網路第四種模式。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模式決定行動(2)
當時,國內的網站大多數都是入口網站,也有人做B2C,如8848網站。馬雲認為網際網路上商業機構之間的業務量比商業機構與消費者間的業務量大得多;在EDI的實踐告訴他,商業機構中最需要電子商務支援的是大量的中小企業。
其實B2B並不是馬雲的首創,馬雲創造的是一種獨特的亞洲式中國式的B2B網站。這種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