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可輪到您了。”
談興正濃的老工人聽了這句話,臉色陡變。
導致老工人情緒變化的問題就出在“這回可輪到您了”這句話上。前面老人剛說完“歸天”的事,年輕幹部卻接下去說“輪到您”,這不是很容易讓老人誤會嗎?如果這位年輕幹部能根據前後話語,把話說成“這回長壽冠軍可輪到您了”,也就不會出現不愉快了。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那些善於抓住適當場合、時機的人,在與人溝通時往往能夠十分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單位購置了一批微機,實現了辦公自動化,並且專門開闢了一間辦公室作為微機中心。但是領導卻無論如何也不批准為微機中心配備空調,理由是其他部門都是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辦公的。
後來,單位的領導和大家參觀文物展覽。領導發現一些文物破損很嚴重。解說員回答說,由於文物部門缺乏經費,沒有配備空調,否則文物在恆溫環境中保護得會更好。領導聽了後頗有感慨。此時,微機中心的負責人乘機向領導進言:“其實,我們微機房裝空調是為了保護微機,使機器更好地運轉。”
領導聽了,立即痛快地說:“好的,我回去馬上打個報告。”很快,微機中心就裝上了空調。
善於溝通與交際的人,說話往往很注意場合,使自己的話語符合當時的情況和氛圍。
善於交際的人懂得,在追悼會上說任何喜樂的話、玩笑的話,都會引起當事人的不滿。
在情緒失控的場合下,任何安慰都難以使當事人接受。等他冷靜下來、恢復了理智再同他交談,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身患絕症的病人,說一些善意的謊言,開幾句玩笑,往往會喚起他對生活的熱愛,從而鼓起與病魔鬥爭的勇氣。
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說話方式,對我們提高溝通能力,營造好人脈是大有好處的。
No。6 溝通要把握分寸
與人溝通時,需要講究說話的分寸,否則將會導致溝通障礙和人際關係的隔閡。
比如:小王與小張兩個人各拿著自己的一幅畫請老師評價。老師如果對小王說:“你畫得不如他。”小張也許比較得意,而小王心中一定不悅。如若對小張說:“你畫得比他還要好。”小張固然很高興,小王則很掃興。兩個人對同一句話的不同反應,就顯出了說話注意分寸的重要性。
由此看來,講究分寸是一種很重要的說話藝術。說話是否有分寸,對於我們能否與人有效溝通,甚至辦事成敗有著很大的關係。注意分寸,說白了就是注意自己說出的話千萬不能傷及別人的情緒。不管自己有意還是無意,如果說話的分寸把握不當,就會得罪對方,影響溝通的效果,影響你的人脈關係。
第一次與人見面時,說話的分寸很重要。因為你沒有第二次機會去給別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人們打交道時首先要作自我介紹。由於辦事的目的、要求不同,自我介紹的分寸也應有所區別。在初次見面時,一般人們自我介紹的內容很簡單,只要講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即可。在一些較為特殊的情況下,比如求職或競爭某個領導崗位時,自我介紹的內容就需要較詳盡了,不僅要講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還要介紹自己的經歷、學歷、資歷、性格、專長、經驗、能力、興趣等等。為了取得對方信任,有時還得講一些具體事例。當然自己的特點也應該有選擇性地說,做到適度。一些人總是說自己的優點,這樣不好,應考慮別人的感受。有的人強調個人優勢,無非想為自己貼金爭一些榮譽。這樣一來,讓別人長期生活在你的陰影中,會給人一種無形的壓力,不利於你和別人建立友好的關係。
→虹→橋→書→吧→BOOK。
第28節:魅力贏得好人脈(7)
託人辦事時說話的分寸。託人辦事,由於你是有求於人,因此即使是關係很密切的人,措辭、語氣也要適當,不要用生硬的口氣。託人辦事,用詞要恰當,應向對方詳細地講明自己做此事的目的,把事情的原因、想法告訴對方,尤其應該注意說話不要支支吾吾,不要讓對方覺得你不相信他。
應答別人時說話的分寸。怎樣應答有求於你的人,也是表現你的溝通能力,經營好人脈的一個方面。對方請你幫忙的事,凡認為對的,就明確地回答他一聲“很好”;認為不對的,就委婉地回答他“這個問題真的很難說”。可以辦到的事就謙虛地回答他:“我去試試,但成功與否現在還很難肯定。”無法辦到的事就毫不含糊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