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 作者:炒作

故而產生的一種對人對物的愛與寬恕的涵養,那時你自然就會有一種從容不迫、雍容高貴的風度。”

因此,從完整的意義上說,風度是一個人內在美與外在美相結合的產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內在美,外在美就無所依託。一個內在精神世界不美的人,長相可能很美,但卻無論如何不會長期保持美的風度。沒有堅定的信念,就難有剛毅、樂觀的神情;沒有高尚的情操和執著的追求,就難有從容瀟灑、神采飛揚的姿態;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就難有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的舉止,也難有典雅脫俗的打扮。

內在氣質不好的人,無論怎樣講究,也表露不出美好的風度。例如,隨便找來一個家庭婦女,即使把她打扮得滿身珠光寶氣,她也顯示不出那種雍容華貴的風度。有的人看上去儀表堂堂、神采奕奕,但一張口、一舉手,就暴露出其不過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繡花枕頭”。這樣的人,誰會認為他有風度呢?有句諺語“穿龍袍也不像太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相反,有的人看起來其貌不揚,但言談舉止卻表現出一股難以抗拒的魅力。因此,風度不是打扮出來的,它需要人們在生活中不斷地自覺地進行內在培養。

古往今來,任何一位傑出的人士,其風度美無不植根於內在美。美國作家文森特?希思曾如此描寫宋慶齡:“她雍容高貴,卻又樸實無華,堪稱穩重端莊……她的風度發自內心,而不是裝出來的。她的膽略見識之高,人所罕見,從而使她能夠在緊急關頭鎮定自如。端莊、忠誠和膽識———使她具有一種根本的力量,這種力量有時能消除人們由於她外表而產生的那種柔弱羞怯的印象,使她具有最堅毅的英雄主義的形象。”宋慶齡的這種風度美顯然是她內在美的自然流露。這種“成於中而形於外的內在美,是一個人不可虛飾的靈魂”。那些內心骯髒的人,雖竭力想裝出一副領導者的風度,卻總是“見了當官的前襟長後襟短,見了老百姓前襟短後襟長”。這自然也是由其內在的思想、學識和素質所決定的。

因此,一個傑出的人物,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風度。不管自己長得怎樣,不管在什麼場合下,也不管遇到多大困難與波折,都要顯得豁達、堅定,顯得剛毅果敢、氣宇軒昂,這樣,就自然會有一股英雄氣概,有一種外在魅力。如果妄自菲薄、自慚形穢,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倒自己,即使五官相貌長得再好,又有什麼風度可言?試想一個沒有風度的人怎麼能夠廣交朋友,開拓人脈呢?!

No。5 溝通要注意場合

溝通是獲得好人脈的關鍵,但是,必須講究場合。不注意這點,說一些不適宜場合情境的話,往往適得其反。

場合是指雙方進行溝通時的地點與氛圍。場合有莊重與隨便、自己人與外人、正式與非正式、歡快與悲痛、公開與私下之分。場合是決定雙方溝通效果的重要環境因素。同樣的話在不同的場合說,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不一樣的。

所謂注意說話的場合,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意思:

首先,要接受場合的約束。有一年全國高考結束不久,一位記者去訪問一位外語類的優秀考生。原來設想好的問題中有“你父母是否具有輔導你學習英語的能力”這個問題,但是在採訪時,記者看到考生的父母也陪伴在場,原先準備的提問方式就顯得唐突而不禮貌了。於是他在採訪時將原來的提問改為“你們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討論學習英語方面的問題”,這一提問就顯得相當自然。

其次,要積極尋找適當的場合。例如,領導找部屬談工作,把部屬請到辦公室裡來談是很正常的事。辦公室象徵了領導者的職責所在,能使談話具有嚴肅性。而如果領導到部屬家裡去開導某個部屬,就體現了領導放下架子、平易近人的作風。在部屬家裡會見部屬,更有利於拉家常,使談話氣氛輕鬆,彼此的心貼得更近。

§虹§橋§書§吧§BOOK。

第27節:魅力贏得好人脈(6)

再者,要看話語環境。話語環境指話語本身的環境,人們常稱之為“上下文”。言語表達效果如何,與上下文的配合有直接的關係。

幾位年輕的領導幹部去慰問一位退休老工人。其中一人問道:“您老身子真夠硬朗,今年高壽?”

老工人回答說:“79啦。”

“人生七十古來稀,廠裡數您最長壽吧?”

“哪裡,老李活到84呢!”

“那您老也稱得上長壽將軍呀。”

“是呀!老李去年歸天了。”

“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