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任第二艦隊參謀,在對馬海戰的最關鍵時刻幫東鄉平八郎補上了漏洞,挽救了東鄉。戰爭結束後又回海大當教官,開設“海防史論課”,是日本海軍中公認的戰史專家。美兵力“七成論”最早是在1907年提出來的。1912年,佐藤晉升為少將後,在擔任軍令部參謀的同時,依然兼任了海大教官,這時寫的《國防策議》詳細地論證了這個“七成論”。當時由海大校長八代六郎牽頭,組織了佐藤鐵太郎少將、安保清種大佐、大角岑生中佐、下村延太郎大佐和齋藤七五郎中佐等人編寫了一個名叫《國防問題研究》的論文集,專門宣傳這個“七成論”。
要知道這幾個人日後軍銜混得最低的也是中將,其中八代、安保、大角後來全當過海軍大臣,也就是說,以後他們就代表了日本海軍,所以這個“七成論”也就更加轟轟烈烈地深入人心了。
“七成論”其實不復雜,就是佐藤鐵太郎總結了歷次海戰的兵力以後得出這麼一條規律:海戰中進攻一方沒有防守一方倍以上的兵力,就屬於冒險,成功的機率很低。反過來說,防守一方如果擁有進攻一方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就能迫使敵人不敢發動進攻。結論是,日本如果希望美國不敢進攻日本的話,至少應該保持相當於美國海軍七成左右的兵力。
但大加藤決心已定,論官職、論功勞、論資歷,小加藤比大加藤差得太遠,小加藤進海兵的時候,已經是大尉了的大加藤就是他的教官,小加藤反大加藤還能反出名堂?就這樣,日本在這個海軍協定上籤了字。
但要知道小加藤不是一個人,他代表了一個勢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