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還損失了一艘1 570噸的驅逐艦希姆斯號,當然在珊瑚海海戰之前,日本人一開始進攻圖拉吉島的時候就損失了一艘1 315噸的驅逐艦菊月。
若從日美兩國的國力來說,日本負擔不了和美國同樣的損失,但日本在珊瑚海海戰和美國打成的平手帶來的戰略失利的意義還不僅在此。日本人在美國人已經退出戰場以後,還是放棄了攻佔莫爾茲比港的作戰目標,MO作戰宣告終結,所以日本人在戰略上失敗了。
日美開戰以前,是在大本營政府聯絡會議上決定是否和美國開戰問題的,大藏大臣賀屋興宣在聯絡會議上就堅決反對開戰,反對的理由是:戰爭就是那種哪怕你贏得了99場戰鬥,只要輸掉了一場戰鬥就算輸的東西,因此沒有取勝的絕對把握就不要開戰。
雖然賀屋興宣不是軍人,但他對戰爭的看法卻是正確的,一次戰鬥的失利並不代表著戰爭的失敗,反過來一次戰鬥的勝利可能不但不代表戰爭的勝利,反而代表著一種被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日德蘭海戰是這樣,珊瑚海海戰還是這樣。
珊瑚海海戰在很多時候只是作為中途島海戰的前哨戰被很多戰史家一筆帶過,但這次海戰的意義還要大得多。這是軍事史上首次航空母艦之間的對戰,這次戰鬥宣告了很多過去的常識的死亡。
和原來互相看得見、一邊打一邊數到底擊沉擊傷了幾艘的炮戰不同,這種在視界之外的航母對戰,連戰果都不容易弄清楚。和後來的有意撒謊不同,日本人這次發表的戰果就只是有點吹牛,實際上日本人也弄不清楚約克城到底沉沒沉。最有意思的日本人發表的具體戰果是:擊沉了美國航母薩拉託加和約克城。
怎麼把列剋星敦弄成了薩拉託加呢?這是因為據說列剋星敦於1月份就已經被日本潛水艇伊六在夏威夷以西的約翰斯頓島附近給擊沉了,實際上那次才是薩拉託加,而且也沒有被擊沉,現在正在華盛頓的布熱美敦修著呢。這是因為這兩艘航母長的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薩拉託加的煙囪上有一條豎黑帶,而這條黑帶在列剋星敦上是橫著的。
一直到一個月以後的6月12日,美國海軍部正式發表了戰果以後,日本人才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實際上沒有沉沒的約克城又像幽靈一樣出現在中途島海面,這對日本的打擊可不是一般的了。
珊瑚海海戰所隱含的另一個資訊是:日本海軍所依仗的國力不足以進行航母戰,這不是航母的數量或戰術問題,而是航母戰所帶來的消耗問題。
從雙方的統計數字來看,艦載飛機的損失率是很高的,基本上出動一次就有三分之一的飛機回不來。美國人沒有使用航空母艦作戰的經驗,所以就老老實實地接受了一次出擊損失三分之一這個資料,採用出征時在母艦上裝載更多的飛機,來保證航母的作戰能力不至於因為幾次出擊受到的損失而下降。日本人其實也沒有使用航母作戰的經驗,但他們誤以為前幾次用航母轟炸被動目標的作戰就是航母作戰了,因而死活不肯承認艦載機的高損失率是正常的,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航母的艦載機數量一般都只有美國航母的一半。看上去美國航母就像頂著一腦袋蝨子的叫化子在太平洋晃來晃去,而日本航母的甲板上總是收拾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其原因既不是日本講衛生,也不在其航母的裝載能力有什麼差別,而是在於一來日本人不肯承認艦載機的高損失率是正常的,二來對日本人來說飛機是貴重品,所以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感情上都無法做到像有錢的美國人那樣大大咧咧地把艦載飛機就堆在飛行甲板上任憑風吹雨打,掉到海里去也不在乎。這樣的後果就是每次作戰時日本的飛機數量總比不上美國,指揮官在調配上傷透腦筋,更不要說到了中期以後日本人在飛機的效能上也開始落後於美國,美國人還有日本人所看不起的雷達。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進退兩難:瓜島上玩起了拉鋸戰
事件:中途島海戰(1942年)——瓜島爭奪戰(1943年)——暗殺山本五十六(1943年)
人物:山本五十六、黑島龜人、南雲忠一、草鹿龍之介、三川軍一、草鹿任一、田中瀨三
。。
山本五十六算錯了(1)
就這樣,中途島這個先天不足的作戰還是開始了。
說先天不足是不知道這個中途島作戰到底想達到什麼目的?是佔領中途島作為進攻夏威夷的跳板,還是作為防衛帝都東京的屏障,或者僅僅是一個誘餌以引出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殘餘航空母艦及其他艦隻加以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