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官,是三殿下的岳父。監察戶部,似乎更有意思。
沈肅側了側頭,看了看沈度的笑意,眼中閃過了然。戶部,張龜齡,三殿下,這哪裡是湊巧?計之想必去找了裴公輔,才會分押戶部吧。
杜預和陸清略想片刻,也額明白了這“更好”是什麼意思,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來。
中書舍人監察六部一事,持續了這麼久,終於有了最後的結果。而沈家東園,就是此事最初萌發的地方,首先討論此事的四個人,都做到了他們想做了的。
國朝可待,不是嗎?
(三更!)(未完待續。。)
ps: 三更!
321章 有人離
(四更!繼續,請各位親投月票!哭著打滾,啊啊啊~)
當監察六部一事定局的時候,京兆也是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重陽節雖不像中秋節那樣張掛花燈,卻有登高望遠這一習俗,同樣熱鬧非凡。
這樣的熱鬧,正好驅散了官場先前的沉鬱,使得各官員過節的興趣濃厚了起來。
前院的態度,決定著後宅的行事。如此一來,各家官員夫人都卯足了力氣,竭盡所能地打點登高望遠一事。
一輛輛馬車從各官員家駛出,往城外的各座大山、各方高處而去。一時間,京兆四方城門都擁擠不已,馬車、人群組成的龐大隊伍,一直從城門排到東澄大街一帶。
大半個時辰過去了,隊伍都沒怎麼移動。如此下去,只能看見別人家馬車的頂部,還能登什麼高望什麼遠?鑑於這樣的擁擠情況,有不少官員之家敗興而返。
顧家,並不在這敗興之列。事實上,顧家就沒有一輛馬車駛出來,因為,顧家的主子們根本就不打算出城登高望遠。他們陸續去的地方,是顧家的嘉醴院。
嘉醴院內,住著的是傅通,準備重陽過後就離開京兆的傅通。
在中秋節前後,傅通就已經收拾好行什了,本應早已起行,卻一直拖延著。一晃,半個多月就過去了。
他遲遲未有起行,一是不捨京兆的傅氏和顧琰,二是監察六部一事懸而不決。現在。離情別意已經敘夠了,監察一事已塵埃落定,重陽都過了,他便不能再留了。
京兆,是他客居之地。西疆,還在等著他。
“祖父,你放心回西疆。京兆這裡,孫兒會看顧好的。”傅銘這樣說道,語氣堅決。
他的身體已經好了,一早恢復了在京畿衛的職務。仍是三營的副將。適逢休沐。他便來到了顧家嘉醴院,準備送傅通離開京兆。
在過去幾個月裡,這一對祖孫有很多的相處時間,該所的話、要作的交代。都已經說了、提點了。到了這個臨別時刻。傅銘唯能說的。就是讓傅通放心了。
與遇刺之前相比,傅銘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氣度多了沉穩。也多了一絲抑鬱。——西山那一戰,陳通記損失太慘重了,幾乎覆沒。
現在,陳通記已經重建。傅鉉從西疆秘密來到了京兆,接過了傅家的暗哨職責,成為了陳通記新的主事。——他是傅通的侄孫、傅懷律的兒子、傅銘的堂弟,素以計謀見長。
他的到來,標誌著傅家對京兆的進一步看重,或多或少減輕了傅銘肩上的壓力。
這時,傅通和傅銘都清楚地知道,如果傅家有滅族之禍,那麼禍根必定在京兆。只要京兆的政局平穩,傅家才能安全。
傅通點點頭,說道:“有你們在,我很放心。”
經歷了西山一戰,傅銘明顯成長了。雖則有大苦大難,但對一個家族繼承人來說,這必不可少。經歷大苦難,然後有所成,就不枉了。
傅銘旁邊坐著的,正是顧琰。她神色黯然,眼眶發紅,顯然是不捨得傅通離開。
人與人的感情,就是如此玄妙。白髮如新傾蓋如故,雖則她只和傅通相處了幾個月,但她和傅銘一樣,對這位長輩有很深的感情。
傅通的到來,安撫了她和傅銘那一顆驚懼惶恐的心。前一世顧、傅兩家滅族的命運,像一座大山重壓在他們的心頭,怎麼都移不開。直到傅通的到來,才讓他們卸下了這座大山。
傅通來了京兆,雖然所做的事情不多,但每一件,都至關重要。
他遞交了傅懷德的辭書,交出了傅家歷任的西疆衛大將軍之位,解下了套在傅家脖子上的繩索;上奏點兵,再一次鬆動了傅家的位置,使得國朝的焦點不再集於傅家;建議撤尚書令,動搖了大定的官職,使得傅家的威脅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