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書舍人分押一部的基礎上,中書舍人的承旨擬製,就方便了很多;六部的職責權力,也清晰了很多。
事不可一蹴而就,在中書舍人監察六部這方面、在六部職權這方面,還有眾多的問題。然而事情一步步在進展,官員們也在一點點努力,大定國朝,將來可期。
當皇上的旨意傳出來的時候,有識之士不禁揚起了嘴角,覺得太平盛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詞語。
而某些想將權力獨握在自己手中的官員,當然是陰沉著臉色,數日都不見有笑容。
秋日的陽光灑在沈家東園,似乎將這裡的冷清驅散了些。東園正堂響起了一陣陣話語聲,便為東園添了一些難得的熱鬧。
“沒想到。鄭時雍才是最關鍵的人。他的到來,使得事情有了結果,能管理好太原府的人,果然不簡單!皇上能令他為尚書左僕射,果然眼光獨到!”高聲說話的,是杜預。
鄭時雍在京兆任職的時候,杜預尚未入中書省,是以和鄭時雍沒有多少交集。不但是他,就連陸清也是如此,他們都聽聞過鄭時雍的名聲和政績。卻與他沒有什麼交集。
沈肅倒是知道鄭時雍。不過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其時,鄭時雍不過是一名五品官員,那時朝中能力卓絕的人太多,他聲名尚未顯。
沈度嘛。才這個年紀。就更不用說了。他只是在去點兵之時。路過太原府拿士兵名冊,見了鄭時雍一面。別的,都是來自紙面上的印象。
如此一來。鄭時雍在紫宸殿中的奏對,便令這幾個人驚異。眾人心裡都在想:朝中有這樣一個尚書左僕射,倒比方集馨就任尚書令的時候,要好!
沈肅的面容仍和過去一樣,聲音陰測測地說道:“且看看吧。鄭時雍為左僕射,官位太重,朝中不管何事,都繞不開他的。看他和朱有洛如何管理尚書省吧。”
沈肅永遠不會因為一個人做了一件事,就對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評價。集腋成裘、跬步千里,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話語。
陸清笑了笑,說道:“大人說的沒錯,以後的朝局,還要仔細看看才是。不過,怎麼說都好,這個奏疏能被皇上允許,還是有賴鄭時雍。”
他還記得,先前在東園這裡,他們是如何討論的,那時只能想出“遵祖制”的辦法啊,並沒有什麼頭緒,前路極是迷茫。
最後大人說見步行步,並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會怎樣,現在他們所想的事情,所想的對皇權的限制,終於還是做到了。
上奏的俞恆敬、贊同的顧霑和何逑,還有最後來到京兆的鄭時雍,都是使這事是實現的有功之人!
沈度點點頭,贊同這個說法:“陸叔說得沒有錯,這件事得成,靠的是很多人的努力,都要致謝,尤其是俞大人和鄭大人。至於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他雖說得平平淡淡,但眼中蘊涵著笑意,可見心情很好。在他看來,能在尚書省做到這一步,就是現在能做的最好的了,他對這個結果很滿意。
沈肅當然也滿意的,從他手指啄著桌面的頻率急促了些,就可以看得出來。
杜預想了想,繼續說道:“不過,中書舍人的任期縮短,每兩年半到三年一任。計之,你這個中書舍人待不了太長時間了。”
杜預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沈度考慮調任的問題。如果不是中書舍人之職,則是哪裡呢?這個後路總要想好才是。
任期的問題,沈度也想到了。只是調任之位、後路等問題,還沒有多想。國朝有這麼多官職,總有可去之處。
沈肅皺了皺眉頭,說道:“你升得太快了,恐皇上會有想法,還是壓一壓為好。”
事實上,沈度能任中書舍人,都令沈肅想不明白的。為何皇上會將沈度放在身邊,卻又始終疑他、防他。這點,沈肅始終沒有確切答案。
“慢慢來吧,又不急。對了,中書舍人各押一部,你押了哪一部?”陸清認為後路的問題不急,著意於當下的情況。
計之現在的職責,似乎更重要。畢竟,中書舍人監察六部,這在以前都沒有過,如何監察、成效如何,都是要細加關注的。
沈度似是想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笑眯眯地回道:“分押戶部。”
他這話一落,杜預就疑惑地說道:“咦?為何是戶部?你兼領虎賁軍,你更加熟悉軍中的情況。我以為你應該監察兵部才對。怎麼會是戶部呢?”
沈度的笑意更深了,搖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為何會是戶部。不過,戶部不是更好嗎?”
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