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異性、同性、雙性的面面觀做了各種不同的比較與剖析。60年代歐美的年輕一代隨著文化、政治的認同危機(indentity crisis)也產生了性傾向的認同危機,於是一時間婦女解放運動、同性戀解放運動風起雲湧,(對於傳統社會中所扮演的性角色發生質疑)對於傳統社會中所規劃的性道德開始反抗。在相當的程度上馬森的《夜遊》也反映了60年代歐美青年及臺灣留學生價值判斷的混淆與理念分歧的迷惘。
《夜遊》最後麥珂與道格雙雙神秘失蹤——他們兩人也曾經有過一段曖昧的同性戀關係,而汪佩琳偷嚐禁果一旦踏出伊甸園外,便永無返回樂園的可能,但是她的眼睛卻張開了,看清楚了她*的本身,也看到了人世間隱藏在正常社會下許多崇高與醜惡的現象——這便是汪佩琳夜遊的收穫。馬森在書前引錄古詩: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在暫短的人生,汪佩琳能秉燭一遊,也算值得。
編 注
1932年生於山東省齊河縣的馬森,寫過各類作品,他所寫的書,以出版時間為序,曾分別由臺北寰宇出版社、香港大學生活出版社、臺北四季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時報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