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打擊小股進犯之敵。七十八師則進至紅城水、豫旺地區休整,發動群眾鞏固新建立之根據地。
不久,全軍團集中在豫旺地區進行整訓,加強政治學習和軍事訓練,提高軍政素質。彭德懷同志親自到我軍團給團以上幹部作政治形勢報告,並連續開過幾次幹部會議,動員佈置迎接紅二、四方面軍,實現全國紅軍大會師,進一步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進全國抗日運動的新高漲。
一九三六年八月,紅二、四方面軍進至甘南。根據軍委的戰略計劃,紅十五軍團於九月集中行動,按七十三師、七十五師、七十八師的序列,西出並南下,向西蘭公路挺進,協同兄弟紅軍,粉碎敵人對我二、四方面軍的堵擊和追擊計劃。我七十三師一個團,於十月上旬進到會寧西南,與四方面軍之三十軍會合,不久軍團主力於打拉池與四方面軍總部會師。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後,國民黨在靜、會地區集中五個軍的兵力,分四路向我主力紅軍追擊。紅十五軍團奉命掩護紅一、二、四方面軍東進陝甘蘇區,在會寧以北地區,節節抗擊,採取積極運動防禦的戰法,三天中在十五里之內輾轉戰鬥,阻擊了胡宗南部等八個師及一個騎兵旅的進攻,然後轉移到同心城、王家團寨一帶休整,並準備打擊進犯之敵。這時,敵人以兩個師在正面吸引我軍,主力分兩路向我側後迂迴,形成包圍態勢,鑑於我軍已完成掩護任務,即擺脫敵人合圍,轉移到豫旺地區,待機迎擊敵人。
十一月下旬,為打擊胡宗南主力,壯大我軍聲威,紅十五軍團全部奉命協同紅一軍團,會攻山城堡之敵七十八師,紅一軍團由東南向西北攻擊,紅十五軍團由東北向西南攻擊,在二、四方面軍部隊的配合下,經一晝夜激戰,全殲敵一個整旅另兩個整團,擊斃敵旅長丁德隆,僅十五軍團即俘敵三千餘人。山城堡戰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最後一仗,給了蔣介石嫡系部隊以沉重打擊,迫使敵主力停止進攻,向西撤退。這次戰鬥後,紅十五軍團即在該地區休整,進行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的活動。
七、粉碎敵人內戰陰謀,準備直接對日作戰在我黨的抗日主張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在高漲的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推動下,在廣大東北軍和西北軍十七路軍官兵聯共抗日的強烈要求下,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接受了我黨團結抗日的主張,並對蔣介石的反動“剿共”政策採取了果斷的抵制措施,幹十二月十二日發動西安事變,逮捕蔣介石,迫使其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事變發生後,以汪精衛、何應欽為首的國民黨親日派,妄圖挑起“討伐”戰爭,繼續推行對日投降的反動內戰政策。何應欽自任“討伐軍”總司令,調派大批飛機轟炸渭南縣城和赤水車站,同時以衛立煌率十二個師,沿隴海路進至潼關地區,企圖奪取西安,陰謀發動新的內戰。黨中央和毛主席正確地分析形勢,提出了和平解決的方針,派出以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等同志組成的代表團,於十二月十六日赴西安參加談判,敦促南京與西安在團結抗日的基礎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並援助張、楊準備粉碎親日派的軍事進攻。
根據中央軍委前敵總指揮部的命令,紅十五軍團由山城堡地區出發,日夜兼程前進,經洪德城、環縣、曲子鎮、慶陽、西峰鎮、涇川、長武、監軍鎮、乾縣,於一九三七年一月上旬進到咸陽地區。為打擊向西安迂迴的敵人,徐海東同志奉命任南路總指揮,統一指揮紅十五軍團、陝南的紅七十四師(紅二十五軍轉移後,在陝南特委領導下,由數路遊擊師和幾個遊擊大隊組成,繼續堅持該地區的游擊戰爭)、抗日第一軍(原楊虎城部警備二旅第四團第九連及第四連一個排,於一九三四年十二月起義後,與我陝西省委取得聯絡,被命名為抗日第一軍,全軍約七百餘人,活動於寧陝、柞水、漢陰、紫陽、洵陽、佛坪等地)及張、楊部兩個師,進到西安東南地區,阻擊進犯之敵。按照統一部署,紅十五軍團主力渡過渭水,經蘭田、黑龍口,進至商縣地區,七十五師進至板橋鎮警戒雒南方向,七十四師和抗日第一軍準備出師河南。二月初,國民黨召開五屆三中全會,我黨為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致電該會提出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會議經過抗日派同親日派的鬥爭,終於透過了實際接受我黨提議的決議案,致使全國範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國內和平基本實現。在此期間,為避免引起摩擦,促進國共和談的順利進行,紅軍奉命撤回陝甘根據地。紅十五軍團於三日內渡過渭水,進至醴泉、乾縣地區。三月初,又經(分卩)州、武長等地,移至甘肅的西峰鎮、驛馬關地區。抗日第一軍改編為軍團警衛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