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北軍區。此時六大軍區領導機關,主要是由解放戰爭中的各野戰軍領導機關演變過來的。1950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野戰軍、兵團兩級機構。但實際上有的野戰軍的番號繼續沿用至1955年4月。

東北軍區:東北軍區成立於解放戰爭時期。1949年4月,高崗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員,伍修權任參謀長,周桓任政治部主任,段蘇權任副參謀長。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高崗仍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賀晉年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李富春、張秀山任副政治委員,周桓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6月,莫文驊任政治部主任,1954年4月,杜平任政治部主任。轄遼東、遼西、吉林、熱河、松江、黑龍江軍區等。1954年2月,鄧華任第一副司令員、代理司令員。3月,撤銷東北鐵道運輸司令部,成立東北軍區司令部軍事交通部。4月,軍區各特種兵機關分別改編為軍區空軍部、防空部隊部、炮兵部、裝甲兵部、工程兵部、公安部隊部。5月,林楓任副政治委員。8月,遼東、遼西軍區合編為遼寧省軍區,松江、黑龍江軍區合編為黑龍江省軍區。東北軍區對組織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特別是負責志願軍的後方供應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華北軍區:1948年5月,成立華北軍區。1949年10月,聶榮臻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唐延傑任參謀長,朱良才任政治部主任,張南生、張致祥任政治部副主任。按照華北地區的行政區劃,陸續建立了平津衛戍區(華北軍區兼)、天津警備區(第二十兵團兼)及內蒙古、察哈爾、綏遠、河北、平原、山西等軍區。1950年6月,楊成武任天津衛戍區副司令員,1950年12月,又將綏遠國民黨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三兵團,隸屬華北軍區建制。1951年12月,劉瀾濤任副政治委員。1952年8月,楊成武任副司令員,1954年2月,朱良才任副政治委員。王長江、王平、孫毅、韓偉、陳正湘、徐深吉、曾美先後任副參謀長,謝良、袁昇平、黃振棠先後任政治部副主任。

華東軍區:1949年6月13日,華東軍區與第三野戰軍兩個領導機關合並,陳毅任司令員,饒漱石任政治委員,粟裕、張雲逸任副司令員,譚震林任副政治委員,張震任參謀長,舒同任政治部主任,轄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團和山東、浙江、蘇北、蘇南、皖北、皖南軍區及淞滬、南京警備區等。7月第八兵團撤銷,8月又建立福建軍區。1950年1月,亦稱第三野戰軍兼華東軍區,統一領導野戰部隊和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等5個軍區,淞滬警備區及軍、兵種部隊,總兵力達120萬人。1950年4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撤銷野戰軍、兵團兩級機構(第三野戰軍番號實際上沿用至1955年),稱華東軍區。至1951年底,相繼組成華東軍區海軍、空軍、公安部隊、防空部隊和炮兵、工程兵、裝甲兵等領導機關。1952年1月,皖南、皖北軍區合併為安徽軍區。11月,蘇南、蘇北軍區合併為江蘇軍區。華東軍區與第三野戰軍合併後,粟裕、許世友先後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譚震林、唐亮先後任副政治委員,張震、張愛萍先後任參謀長,舒同、唐亮先後任政治部主任,蕭望東任代政治部主任,周駿鳴、張翼翔、王德先後任副參謀長,鍾期光、鮑先志先後任政治部副主任。

中南軍區:根據中央軍委1949年12月26日的決定,1950年1月1日,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於漢口改稱為中南軍區,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第一政治委員,鄧子恢任第二政治委員,譚政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蕭克任第一參謀長,趙爾陸任第二參謀長,聶鶴亭、李聚奎任副參謀長,陶鑄任政治部副主任,1950年3月為主任。轄第十二、第十三、第十五、第二十一兵團和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軍區及特種兵、軍政學校等。共150萬人。1950年4月,第四野戰軍機構取消,但第四野戰軍的番號慣用到1955年4月。1951年5月,以廣東軍區為基礎擴建的華南軍區,歸中南軍區建制。1952年7月,軍區領導機關由漢口移駐廣州市,華南軍區番號撤銷,其領導機關併入中南軍區機關,林彪任司令員,葉劍英任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羅榮桓、鄧子恢、譚政任政治委員,黃永勝任參謀長。陶鑄任政治部主任,文年生任副參謀長,梁必業、邱會作任政治部副主任。爾後黃永勝、王樹聲、陳再道分任第二、第三、第四副司令員,韓先楚任參謀長,楊至誠任副參謀長。

。。

五、軍區機關(2)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