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大車,並且還使他們達到真能自給自足安居樂業的程度,同時也反映了其他鄰郡依然田荒、民困等情況,充分顯示作好自耕農工作的重要性。所言“當黃初中,四方郡守墾田又加,以故國用不匱”的話,簡單而扼要地概括了小農經濟的好壞直接關係國家財政的豐足與虧欠。故黃初年間(220—226年),曹魏的民屯雖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由於“四方郡守墾田又加”,仍能支撐軍國之費。陳壽在《三國志》卷16《任蘇杜鄭倉傳》末說:
自太祖迄於鹹熙,魏郡太守陳國吳瓘、清河太守樂安任燠、京兆太守濟北顏斐、弘農太守太原令狐邵、濟南相魯國孔乂,或哀矜折獄,或推誠惠愛,或治身清白,或敗�櫸⒎��濤�級����
以上吳瓘等五人是陳壽沒有掌握能為他們作傳的材料而在別人傳中附帶提及的。我們只要翻看一下《魏志》各紀傳及裴注,便可以知道曹魏時能扶植自耕農的地方官還為數甚多。在古代,小農經濟是脆弱而經不起風吹雨打的,以上一些地方官的措施,無疑體現了曹魏政權對自耕農的扶植政策,從而有助於自耕農經濟的發展。
漢末魏初,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