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開張時,有員工70幾個人,而到了年底就增加到了120人。這其中既有王石的老部下如第一位員工鄧奕權,更多的則是新鮮血液。雖然平均文化成程不高,但成員構成則是五花八門,幾乎各行各業的都有。這也為王石後來的團隊建設提供了豐富的養分。此為後話。
至於王石領導下的中心經營方法,王石的回憶是這樣的:
“展銷中心的經營手法同做玉米的空手道沒有大的區別:先收內地需貨企業貨款的25%作為定金,然後向港商訂貨,按同樣比例付款給港商,待貨到深圳後,買方付清餘款提貨,收到款再付給供貨商。關鍵是收取買家人民幣,而付給香港的則通常是美金或者港幣。展銷中心的業務之一就是把人民幣兌換為外匯,其開展業務量的大小完全取決於換取外幣的能力,開張的頭兩個月,平均每個月換取港幣500萬元。”
顯然,瞭解中國外經貿背景的人都明白外匯在改革開放初期進出口貿易中的重要作用。而當時的進出口貿易中企業間調劑外匯也就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如來佛”是個什麼人(2)
王石的隊伍也沒能例外。
2.起家就從貿易開始
雖然仍說自己的中心運作還是“空手道”,但此時的王石已在潛意識裡開始了“原始資本的積累”。
幾個月後的秋天,王石主持的中心業務開始像深圳特區的經濟建設一樣,迎來了豐收的季節。而從北京一家公司低價調入的1000萬美金外匯,更為中心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王石自己則稱之為“天下掉餡餅啦”。
隨著1000萬美元到賬,展銷中心的經營態勢隨之攀高。一時間,公司開始大量進口錄影機、影印機、放大機、電腦。一直為王石供貨的香港仁達公司和冠都公司,也都為供應展銷中心的訂貨滿負荷地運轉起來。
不久,王石領導的展銷中心開始在廣州和北京設立了業務代表處。這期間,王石也幾乎直接面對了後來在中國房地產領域呼風喚雨的另一位重量級人物——任志強。據王石回憶,在他的展銷中心的辦公裝置源源不斷銷往北方時,一家名為“北京華遠貿易公司”也南下珠三角,以黑馬之態同當地公司“搶”起了貨源,並租用軍隊貨機以運輸交貨速度的優勢迅速形成競爭之勢。而推動這一切的“買賣手”,就是後來“北京華遠的第二任掌門人任志強”。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起一下,此時的王石也似乎或多或少地注意到了深圳房地產市場一片熱鬧的景象。如同他自己回憶所說,“在展銷中心熱衷以貿易實現原始資本積累的時候,深圳特區的幾大集團公司已開始將興趣點聚焦在羅湖區建造高樓大廈上。物業大廈、友誼大廈、國際貿易中心大廈、渣打大廈、亞洲大廈、特區大廈,一座座大廈工地燈火通明、打樁機鏗鏘。”
這種局面也與當時的大環境密不可分。
時間進入1985年,國家對計劃外調匯和機電產品進口進行全面清理,銀行也開始收緊銀根,進口電子器材、影視器材市場不再熱鬧如昔,市場萎縮出現端倪,特區各大集團貿易業務的生意都冷清了下來。這也直接影響到了王石主持的展銷中心。慢慢地,展銷中心的銷售物件也開始集中於“北京中央部委機關的電教部門、各地方省臺的裝置科、教委南方採購中心”上。王石稱之為“三點一線”模式,即深圳本部調匯、進貨,廣州儲運,北京銷售。
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對外匯的管制,對違規調匯行為、責任人偵察處置不斷增多。王石領導的展銷中心也未能倖免。一起“4000萬美金調匯案”更被立為全國幾大逃匯案之一。只是後來的結果表明,王石又是幸運的。
3.操弄“空手道”的知己
不久,王石結識了自己創業路上的另一個夥伴——陳宇光。而按王石後來的說法,陳宇光操做生意的手法,同他如出一轍——空手道,但卻同樣視“信譽”為生命。
只是市場的趨冷態勢讓王石的頭腦不得不清醒起來,而珠三角仍有不少商家依然沉浸在供不應求的假象之中。
細心的王石又從市場的縫隙中發現了一線生機。他利用國務院機電辦公室沒有限制進口放像機的政策變化,很快新簽了2萬臺的放像機合同。但也有其他公司看到了同樣的機會。於是,同王石所籤2萬臺放像機一起到貨的,其實在7萬臺以上。王石再次感到了緊張。
怎麼辦?
王石要救市:“我口述一則宣告:‘由於颱風原因,本展銷中心的放像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