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阻,而由於鹽的運輸遠比粟米的運輸要省事得多,所需要的運量也大大減小,甚至一時間在太昊還出現了青銅車的生產能力過剩的問題。
但過剩的生產就會帶來過剩的消費,土魯在滿足了大方城的運輸需要以後。稍微地將青銅牛車的價格往下降了降,大約只相當於黃銅車的一倍半,每輛車只要粟米2500斤就可以了。
青銅車和黃銅車的巨大效能差讓族人對這個價格一點都不感到過份,甚至立即在諸部族間掀起了一股攀比之風。哪一族的長老或族長能夠坐著青銅車到地裡看莊稼,會讓路邊行走的族人立即刮目相看。對部族的實力是一個再明白不過的展示。
這立即帶來了第二個熱潮,城中諸族開動腦筋,發現黃銅車和青銅車主要的差別就在車軸上,只要將黃銅車軸換成青銅的,再加上一個轄,還有就是在輪子上釘幾塊銅片,黃銅車就成了青銅車。
“改裝車”立即成為太昊城內的最具號召力的新名詞。儘管從車身的成色新舊上還是能夠區別出改裝車和原裝車的區別,但實力不足的小部族還是把土魯車坊外的木棚都擠壞了兩回。
土魯每天都會在收工後跑到匠作區糧倉那裡,對著木鬥倉裡一堆堆不斷往上漲的粟米流著口水傻笑。現在的他已經不需要每天工作到天黑了,下午兩三點以後,只要聽到宗廟的鼓響過三響,他就會放下工具,讓徒弟們辛苦幹活,他就會到酒坊那邊整點“太昊米酒”,然後到糧倉那邊去數新放進去的粟米。
“族長啊!”土魯在糧倉裡YY“要是哪天你掛了,俺一定在宗廟裡給您封個神位,不是車神就是米神!”
他腦子裡還沒有“財”的概念。
但很快就會有了。
在大方工程陷入僵局以後,8月中旬,我帶著梅梅和元方也回到了太昊城,而且這一次元方是坐著牛車回來的。
看到那些部族的長老們坐在牛車上春風得意牛蹄疾,讓元方也打起了這個主意,誰知道一坐上去就連續在土路上“抖”了十來天,我看到他前面兩天呲牙咧嘴強忍的樣子實在可憐,用多餘出來的藤甲在牛車裡裝了一系列“減震機構”,再墊上羊皮,總算讓他過了一把癮,高高興興地坐到了太昊城。
“族長要鑄什麼?”
匠作區的匠人們看到土魯興沖沖地從宗廟回來,大叫“開火!開火”,絕對不會是以為要開槍——因為還沒有槍可開,但看到土魯手裡拿的圖紙,就知道要開爐化青銅了。
這一次我要土魯鑄兩樣東西。
第一樣是鍾!
鍾是青銅時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在鼓、笛等非金屬樂器之後出現的第一種純金屬樂器。
但我還沒有奢侈到讓土魯鑄造一組編鐘的地步,我只是對太昊宗廟的“擊鼓報時”有一點不滿足,在青銅日益過剩的情況下,鑄一座能聲傳數里外的銅鐘應該不是一件太難的事。
考慮到鍾得承受長期的敲打,我讓土魯按1比10的錫銅比鑄造,鍾重初步設計為200斤左右,大約相當於10輛青銅車的用銅量,我給了土魯300斤銅錠和30斤錫錠,多出來的50%就作為工價。
所以土魯當然笑歪了嘴。
原始第一鍾,即將在太昊的匠作區誕生。
第一百八十章 … 以陶為範
祭祀們的火很快就停了下來。
我給土魯的只是一個鐘的結構圖,並沒有告訴他如何去鑄,在我心目中,這種結構簡單的產品應該不難鑄造。但土魯從拿來的圖時的興奮到第二天灰頭土臉地來找我,我連在宗廟內的早餐都進行不下去了,就知道這傢伙沒那麼容易鑄出鍾來。
後世的大型鐘、鼎等“國器”的鑄造是一個複雜無比的過程,一般採用地下埋模,要經過多次澆鑄,還得采用“失蠟法”等工藝鑄造出複雜的文字和圖案。
土魯粗看這個圖的時候,並沒有怎麼上心。說實在的,我也沒怎麼往細裡想,因為畢竟並沒有想過上“鐘鳴鼎食”的後奴隸社會生活,只是想增加一個提供給宗廟的報時手段而已。
所以我要求的形狀只是一個“銅桶”,沒有紋飾,沒有文字,相信土魯他們應該能做得出來,不需要我參加鑄造。
土魯在製作土坯的時候才發現,這麼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東西,跟以前他做過的其他東西都不一樣,居然無從下手。
所以當已有的方案全部都失敗以後,匠作區的技術人員都盯著土魯——只能找族長了!
我問了土魯一下,最大的問題在於銅鐘的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