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弗朗茨所知,就要七八家王室在舉債度日。不是他們揮霍無度,主要是運氣不好。
比如說:義大利那幾個邦國,除了教皇不差錢外,其他幾個君主都窮得厲害。
這是法國人的鍋,在戰爭中大家喪失了莊園土地,又因為復辟的緣故,耗光了積累的家底,有的甚至還欠下了一屁股債。
至於弗朗茨為什麼會這麼清楚,自然是:作為債主,想不清楚都難。
皇家銀行已經給他們延期了再延期,要是擱在普通人頭上,早就被破產清算了。
為了賺錢,這幾家王室都成為了時尚圈的中心。幸好他們還知道自重身份,沒有成為奢侈品的代言人。
誰都節操都不高多少,這種名正言順發財的機會,只要有了第一家帶了頭,自然會有人跟風。
反正送出去得多,未來自己回收的就多,想不慷慨都不行。偏偏趕上戰後利益分配的關口,各國政府再怎麼不情願,也只能認了。
總不能別人都送,就你一家不送吧?
沒看,外面還有一堆想送禮,卻送不出去的,一個二個都快急紅眼了。
政治也是人情世故,作為君主世界的領頭羊,弗朗茨也不能阻礙大家發財。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一個利益集團長期維繫的基礎。順手之勞而已,能幫自然要幫了。
如果仔細研究的話,就會發現能夠出現禮單上,赫然就是這次分贓會議的主角。
不知道後世會怎麼評價,反正弗朗茨知道,透過一次見不得光的交易,神羅同歐洲各國之間的關係變得越發親密了。
事實上,這只是維也納和會前的一個小插曲。還有許許多多的利益交易,在這裡不斷上演。
大會還沒有開啟,維也納政府就簽出去了百餘份商業大單,其中光軍火訂單就佔了一半。
該交易的事先都交易完成了,等維也納和會開啟,反倒是沒有多少事了。
除了戰敗國還在賣慘,祈求大家的同情之外,大陸聯盟內部除了俄國人強烈不滿外,基本上都是一片和諧。
將一次好好的國際會議,硬是玩成了人情世故、內幕交易,弗朗茨自己都感到詫異。
可現實就是如此,神聖羅馬帝國一家獨大,作為老二的俄羅斯帝國不僅被各國孤立,還忙著打內戰,根本就沒有精力扎刺。
再往後作為老三的西班牙,實力實在是太弱,莫說是和神羅扳手腕,能夠維繫住空架子列強的地位就不錯了。
放眼全世界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稍微有點兒實力的不列顛,現在還是戰敗國。
在一家獨大的格局下,只要維也納政府願意,完全可以將和會變成自家的一言堂。
估摸著現在不少國家都在後悔,反法戰爭時期就不該被忽悠,以至於讓神羅做大。
遺憾的是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藥,神聖羅馬帝國大勢已成,制定規則的只剩下了一家,大家只能跟在後面混。
後悔之餘,估計不少國家還在暗自慶幸:維也納政府一如既往的注意吃相,要不然日子就沒法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