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聲槍響,本就陷入混亂的場面,變得越發不可收拾起來。
“俄國人殺人了!”
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直接引爆了全場。本就怒氣沖天的抗議人群,徹底被點燃了。
激進主義之所以被冠上“激進”二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做決定的時候往往只是因為頭腦發熱,從不權衡利弊。
也不管是什麼地方,大家滿腦子都是“殺光俄國人,血戰血償!”
不光內心想了,更是付出了實際行動。抗議人群推倒了大門和圍牆,向使館內部發起了衝鋒。
面對蜂擁而至的人群,俄軍衛兵進行了奮勇抵抗,怎奈雙拳難敵四手,縱使有槍也不行。
畢竟,這裡是使館區。安全問題主要由日本政府負責,衛兵的武器僅限於防備小宵之輩,根本就沒有重火力。
人都衝進去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言而喻。反正附近看熱鬧的各國使館,已經拿起了照相機,對著混亂的場面一陣狂拍。
唯一遺憾的就是距離太遠,根本就沒有畫質可言,透過照片僅僅只能看到人群在衝擊俄使館。
不遠處負責維護治安的警察,此刻已經嚇壞了。在使館外面鬧,和闖進去鬧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從現場的混亂程度就可以看出來,闖進去的這幫人可不是什麼理性的主,萬一做出什麼不理性的事,那個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警長,現在怎麼辦?”
瞪了一眼快要嚇出尿來的手下,中年警長冷漠的說道:“什麼怎麼辦?
記住了,村木。剛才有暴民想要衝擊英使館,我們一直都在攔截。俄使館那邊的情況,我們什麼都沒看到。”
說完,中年男子已經掄起拳頭,對著手下進行拳打腳踢,彷彿是在模擬暴民衝擊後的場面。
做出類似決定遠不只他們,為了不背黑鍋,附近執勤的警察就沒幾個身上是完好的。
沒有辦法,場面已經失控了,根本就不是他們這些小卒子能夠阻攔的。現在摻合進去,能不能把局面控制下來不知道,反正自己一準得被搭進去。
社會經驗豐富的,都知道先獨善其身。至於其他問題那是上面的事,反正允許遊行隊伍靠近俄使館區,那也是上級下的命令。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總得有人出來切腹背鍋,並且這口“鍋”還不是一般人能夠背的。
作為小卒子,該閃就得閃。只要不直接牽扯進去,大人物們是顧不上他們的。
……
政府辦公大樓內,剛剛用過下午茶的大隈重信首相,此刻正望著一堆檔案發呆,突然就收到了“暴民衝擊俄使館區”的驚天噩耗。
“場面控制住了沒有?”
“俄使館中有沒有人員傷亡?”
……
抗議歸抗議,衝擊使館區就過了。普通民眾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但是大隈重信還是清楚的。
既然想要“脫亞入歐”,自然要了解歐洲人的政治遊戲規則了,比如說大家公認的“國際法”。
衝擊俄使館區,從表面上看似只是日俄兩國之間的矛盾,實則不然。
一個處理不好,日本政府就要面臨整個國際社會的責難。莫說是國際制裁,光是譴責就夠日本政府喝一壺的了。
在這種背景下,俄使館有沒有人員傷亡,就變得格外重要。
如果僅僅只是財產傷亡,大不了賠上一筆錢;要是傷了人,這麼好的機會俄國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要知道現在的俄羅斯帝國可不是孤家寡人,不僅有俄奧同盟在,人家還是歐陸聯盟的主要成員國之一。
理由都送上門去了,沙皇政府沒有道理不拉盟友介入。國際政治可不推崇個人英勇主義,以眾凌寡才是王道。
工作人員慌亂的回答道:“場面已經完全失控,警備署已經向軍方求援,俄使館中有沒有人員傷亡尚且不得而知。”
聽到這個結果,大隈重信一屁股做到了位置上。場面失控到要軍方介入了,要說什麼人員傷亡,誰敢信啊?
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死了多少人,而是在於俄使館中還有多少人生還。總之,外交災難要來了。
……
電報的出現,拉近了人類的距離。白天日本才出事,晚上維也納就收到了訊息。
至於封鎖訊息,想想也就行了。要知道這年頭的電報公司,可是控制在列強手中,根本就不需要買日本政府的賬。
何況,掐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