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神羅和不列顛之間矛盾衝突有多深,都不能影響維也納政府向英國人學習,如何做好一個霸主。
確切的說是腓特烈皇儲要向英國人學習,至於已經處於半退休狀態的弗朗茨大帝,現在已經過了學習的年紀。
等神聖羅馬帝國完全取得了霸權,弗朗茨就要正式退休了。如何做好一個霸主的問題,那是腓特烈需要考慮的問題。
“當遇到一件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的事,那就先憋著。”
腓特烈從小就被灌輸了這個道理,所以耐心他是不缺乏的。事實上,任何一個做了四十多年儲君的傢伙,都不會缺乏耐心。
翻開歷史書就知道,心態不好的儲君,通常都早夭。對比很多同行,腓特烈已經算是幸運的了,至少提前掌權了。
要知道同為儲君的愛德華七世,人家可是一直熬到了五十歲之後,才被允許接觸政治。
至於後世那位號稱有生之年系列的查爾斯王子,能不能夠熬過超長待機的女王,都是一個未知數。
當然,更悲劇的是這位王子,連掌權的機會都沒有,等待的僅僅只是一頂橡皮章王冠。
……
維也納宮
外交大臣弗蘭克爾:“殿下,美利堅合眾國發來外交照會,希望能夠獲得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
“巴拿馬運河”,早在數十年前法國人就動手開挖了。可惜在拿破崙三世忙於向義大利地區擴張的時候,巴拿馬地區落到了奧地利手中。
遇上一個不配合的殖民政府,巴拿馬運河的開鑿自然不會順利。斷斷續續的折騰了好幾年,最終以運河公司破產而告終。
法國人走了,不等於巴拿馬運河就結束了。事實上,神聖羅馬帝國內部也有很多人想要開鑿這條黃金水道。
可惜,不管什麼樣的開鑿計劃,到了維也納政府手中,最後都被否決了。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政治問題。神羅的資本家都是經歷過社會毒打的,沒有和政府對著幹的勇氣。
在此後的日子裡,巴拿馬運河彷彿是被人遺忘了一般,再也沒有人提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最近幾年,伴隨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蓬勃發展,交通已經成為了制約美國西部各州發展的重要因素。
鐵路運輸滿足不了需求,海運又要圍繞著地球轉半圈,合眾國迫切需要開鑿一條縮短東西海岸距離的運河。
聽到這個並不意外的訊息,腓特烈笑道:“美國人給出了什麼條件,總不能啥也沒有,就想要過來空手套白狼吧?”
談條件是必須的,壓著巴拿馬運河不開發,本身就是神羅壓制美國人發展的一種手段。
美國政府現在既然開了口,哪怕僅僅只是試探,也不可能什麼條件都不開。
空手套白狼欺負一下小國就行,對一個霸主國那麼玩兒就是在找虐。不僅起不到作用,還會惡化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外交大臣弗蘭克爾微微一笑道:“美國人沒有給出明確條件,不過在接觸的過程中,他們的國務卿做出了暗示。
只要我們肯讓出巴拿馬運河區,在接下來的霸權爭奪戰中,他們就支援我們。
當然,這應該是條件的一部分,他們想要的應該會更多。
畢竟,大國爭霸這種事情可不常有,美國人大概是認為自己很重要,想要趁機撕下一塊肉。”
提出這樣的條件,合眾國自然不是無的放矢。
單純從經濟總量上來看,美利堅合眾國已經是僅次於神羅、不列顛和俄羅斯帝國的世界第四強國。
工業總量更是在俄國人之上,僅次於神羅和不列顛。因為和南方聯邦抗衡的緣故,合眾國還養著一支大陸軍。
按照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看法,美利堅合眾國是僅次於西班牙的世界第五大強國,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合眾國還要比西班牙更強一些。
有了這麼雄厚的家底,在接下來神羅和不列顛的爭霸戰中,合眾國自然就擁有了站隊的底氣。
至少在美洲地區是如此,合眾國支援哪一家,哪一家就在美洲的競爭中佔據了優勢。
尤其是最近幾年,倫敦政府的不斷拉攏,更是讓美國人意識到了自己的重要性,想要趁機撈一把。
毫無疑問,對賣貨的人來說,肯定是買家越多越好。光英國人出價,顯然比不上神羅和不列顛一起競價。
腓特烈點了點頭:“美國人的胃口倒也不算大,沒有要求我們支援他們兼併聯盟國,應該算是剋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