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信譽不好的問題,那都不是事兒。債券又不是財團自己買,資本只是從中賺手續費,最終買單的還是韭菜。
老韭菜對俄國人心有餘悸,但是新韭菜不知道啊!又沒有網際網路,報紙上怎麼說,大家的思想被往什麼地方帶。
聽到英國人已經介入調查,明治天皇鬆了一口氣,維也納政府的大手筆著實令人觸目驚心。
神羅給予沙皇政府支援力度,這是倫敦政府萬萬做不到的。雖然日本政府背後的金主不只一個,但是這個時空的合眾國就是湊數的。
分裂後的美國,可不是3-1=2的問題。喪失了南部的沃土之後,華盛頓政府對各州的約束力越發不濟。
從首都選址就可以看出來,但凡是中央政府強勢,就不會把自己放在敵人的槍口之下。
發生這種情況,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各州在遷都問題上沒談攏,最後只能維持現狀。
雖然同處一個國家,但是各州的利益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在制定法律的時候,大家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很少考慮全域性。
各自都有一套班子,無法統一起來,經濟發展自然要大受影響。
原時空這些問題,一直延續到了21世紀,都沒有完全解決,現在就更不用說了。
這年頭的合眾國,可沒有辦法透過印美元,補償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利益受損的州,中央政府想要插手都難。
所以真正能夠砸錢的也就英國人,合眾國實質上也就是英國人拉來湊數的,最多也就銷售一部分戰爭債券,更多支援想都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