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條約規定,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神聖羅馬帝國將替沙皇政府建造8艘超級戰列艦、24艘驅逐艦、16艘巡洋艦……
莫說是全部完成,就算是完成一半,俄國海軍都能夠成為世界第三海軍強國。
軍事小白都沉浸在俄奧兩國的大手筆上,有點兒軍事常識的人,心中都生出了一個疑問:一次性造這麼多軍艦,沙皇政府怎麼養得起?
怎麼養得起?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包括沙皇政府內部,都有一大幫人處於懵逼狀態。
知情者不會出來解釋,反正條約已經簽訂了。對外公開的訊息是:組織遠洋艦隊,遠征日本。
……
東京,作為當事人之一的日本政府,此刻已經完全陷入了懵逼狀態。
明治天皇:“誰能告訴我,歐洲究竟發生了什麼?奧地利人為什麼要這麼幹?”
見過支援盟友的,但是沒有見過這麼支援的。
豪擲千金也就罷了,大不了就是神羅財大氣粗。可是最先進的軍艦打包甩賣,那就過分了。
俄國人要遠征日本,大家信;眼下西伯利亞鐵路尚未通車,沙皇想要取得勝利,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海上打過來。
不同於原時空,現在俄國人有盟友支援,沿途不缺乏補給、維護,艦隊勞師遠征的風險要小得多。
可是要對付日本海軍那幾條破船,怎麼也用不著這麼大手筆吧?
莫說是8艘超級戰列艦,只要有2艘超級戰列艦領隊,加上俄國海軍現在的家底,都足以完成一次遠征了。
伊藤博文:“陛下,以俄羅斯帝國的財力,根本就不可能養得起這麼龐大的一支艦隊。
就算是因為戰爭採購軍艦,憑藉俄奧兩國的關係,他們也可以買神羅的現役軍艦,根本就不需要訂購新艦浪費時間。
有財力一次性採購這麼多軍艦,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能夠做到。
如果訂單是真的,那麼這些軍艦多半是神羅採購的,針對的目標很可能是不列顛。
打著俄國人的名頭,多半隻是為了掩人耳目。
以神羅海軍的實力,如果再補充上這些軍艦,那麼他們同皇家海軍之間的差距就抹平了,甚至還有可能佔據上風。
只不過還是有些說不通,如果神羅想要打英國人一個措手不及,大可秘密進行造艦。
他們的殖民地那麼廣闊,尋找幾個隱蔽港口建設造船廠,並非沒有可能做到。
現在這麼一鬧,英國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只要船廠一動工,英國人就會跟進,根本就不會給他們可趁之機。
從這方面來看,俄奧的海軍協議,很可能就是一次虛張聲勢,故意給我們施加壓力,引誘我們上當。
但這也存在著很大不合理性,就算是我們真上了當,帝國也不可能建造這麼多軍艦……”
自己的推論,被自己推翻,伊藤博文也很無奈。但是要對日本帝國負責,他只能實話實說。
不解釋還好,這麼一解釋明治天皇就更懵逼。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伊藤博文的幾種猜測中,必定有一種推論是正確的。
究竟哪一款是真相,抱歉這個實在是太為難人了。涉及到了國家未來,大家都不敢用猜謎語的方式做出判斷。
外相井上馨:“我們已經和英國人接觸過了,他們也不能確定俄奧兩國的真實目的,目前還在調查中。
不過貸款合同已經核實,沙皇政府確實從神羅手中借到了鉅額貸款,首批三千萬神盾已經打入沙皇政府的賬戶上。
俄國人發行的戰爭債券,目前也出現在了歐洲各國金融市場,或許是因為提高了利率的緣故,債券的銷售情況還不錯。”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話題,俄國人的戰爭債券銷售不錯,就意味著日本政府的戰爭債券銷售不好。
畢竟,戰爭債券就是一場賭博。只有贏家才會兌現,要是買了戰敗國的戰爭債券,那就是拿銀子打水漂。
不管怎麼說,俄國人在歐洲世界的影響力,都遠遠超過日本。拋開個人感情不提,投機者們還是認為俄國人獲勝的可能性更大。
原時空日本政府的戰爭債券就不好賣,最後還是猶太資本為了反俄,大手筆的抄底買入。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英美兩國政府做了暗示,要求猶太資本買入的。
真相已經不重要了,反正日本政府的戰爭債券,在戰爭爆發初期,著實是不受資本市場歡迎。
至於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