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涉及到了工業,想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以麵粉加工業為例:俄國企業生產出來的麵粉不但成本高,而且質量還不好。
現在俄羅斯帝國不少城市市面上銷售的麵粉,居然還是奧地利生產的,就知道俄國企業的產品競爭力有多強。
這個年代的機械不是那麼好用的,不像後世的磨面機,都是傻瓜式操作,隨便什麼人都可以掌握。
現在的機械都屬於高科技,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根本就玩兒不轉,人才上的短板不是那麼容易彌補的。
想要派人培養技術工人,也不是那麼容易。這個年代各國出口機械裝置,都預埋了很多雷。
比如說奧地利出口的機械裝置,說明書都是清一色的德文,沒準到了關鍵地方,還要夾在幾句當地方言。
就算是專業的翻譯,都一定能夠搞清楚意思。那怎麼辦?自然是請專家了,靠後期勞務輸出,企業又可以再賺上一筆。
要是黑心一點兒的,還會在某些地方打埋伏,故意讓買家因為不知情操作不當,繼續賺後期維護費。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進口了歐洲最先進的裝置,都要來來回回的折騰,不讓廠家賺足了錢,就不要想順利開工。
甚至有些無良商家先低價出售機械裝置,誘使購買者上當後,又在機械裝置上動手腳,靠後期維護賺取暴利。
要不是這些無形的障礙,在這個沒有技術壁壘的年代,世界各國的工業生產水平,都可以拉到一條線上。
在整個行業中,這不算是什麼秘密,甚至很多買家都知道,交易可能存在著漏洞。
然而他們沒得選擇,這是後來者要交的學費。現在不交,未來交得還會更多。
想要直接獲得列強的工業技術,迅速攀升到世界先進水平,還是洗洗睡吧!
列強又不是做慈善的,為了保證自己的技術領先,故意埋釘子只是最常規的操作。
要不然這個追趕工業強國,只要全盤複製一遍對方的技術,就可以把差距迅速拉近。
這樣的好事怎麼可能呢?要是這麼容易的話,也不至於這麼多年過去了,法奧兩國都是英國人的追趕者。
要不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估計英國人的優勢,還可以繼續保持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