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行政手段在干預市場經濟,只不過做的相對隱晦一些。
這一點看看隔壁的俄羅斯就知道,作為歐洲資源最豐富的國家,鋼鐵產量還不到奧地利的二十分之一。
這不是俄國資本家們沒有看到商機,主要是交通太坑了。沙皇政府不給解決交通問題,要他們自己修路過去,誰敢做這筆買賣?
沙皇政府重視交透過後,俄國工業才開始真正發展。遺憾的是俄羅斯帝國太龐大了,這個路實在是太難修。
原時空一戰前,俄國人也只是修了七萬多公里,那已經是歷代沙皇努力的結果。
穿越前弗朗茨也經常吐槽俄國人的交通,到了這個世界後,他的觀念就發生了變化。
俄羅斯帝國的路是真難修,在冰雪國度修鐵路,技術難度、建造成本都遠高於歐洲各國,偏偏沙皇政府又是一個窮鬼。
“想要富先修路”,這句話一點兒也沒錯。然而連修路的錢都沒有,這就悲劇了。
更悲劇的是俄國人的鐵路不光修建成本高,維護成本也遠高於歐洲各國。就算是鐵路修通了,也不能保證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車。
為了保證鐵路暢通,鐵路公司在冬天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工人進行維護,很多路段只需要幾個小時,積雪就會覆蓋鐵路。
這麼一來鐵路的運營成本也就上去了,運費自然也增加了。原本廉價的工業原材料,經過了千里迢迢的運輸後,也變得不在廉價。
本來就起步晚,又要面臨如此惡劣的條件,加上沙皇政府的腐朽,俄國人的工業沒有發展起來,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估計這些問題,亞歷山大二世還沒有心思考慮,他還忙著率領俄國民眾大開荒。
不對,大開荒已經進行快兩年了,現在應該在為新增的糧食怎麼處理而發愁。
想要把糧食賣出去,首先要能夠運出來。烏克蘭地區的糧食就不說了,俄羅斯帝國的糧食出口主要就是來自這裡。
莫斯科地區的糧食也有辦法,可以透過河流運輸出去。高加索地區的糧食,先修路吧,沒有鐵路真的很令人頭疼。
最悲劇的是西伯利亞平原,在這裡開荒的俄國民眾就悲劇了,氣候條件惡劣不說,畢竟沙皇給的地多忍忍也就過去了。
運輸問題就令人頭疼了,河流是存在的,前提條件你家的土地必須在河流沿岸,並且還要保證這條河能夠正常通航。
幸好亞歷山大二世免了新開墾土地的稅,不然的話稅務官們都要崩潰。民眾兜裡沒錢,拿糧食交稅他們收呢,還是不收呢?
或許對俄國民眾來說,這也是幸福的煩惱。再也不用擔心捱餓了,如果再過上幾年,大家倉庫都會堆滿糧食。
時間還短,暫時還看不出來大開荒的威力,不過看大資料弗朗茨就知道亞歷山大二世這次改革成功了一半。
糧食多意味著價格低,除了能夠填飽農民的肚子外,還可以用最低的成本養活大量的工人。
大家都吃飽了飯,國家也就穩定了。至少在數十年內,大部分俄羅斯民眾會感到滿足。
唯一的問題在於能不能頂住保守派的反擊,新開墾了這麼多土地,俄國貴族們怎麼會不動心呢?
等開荒完成過後,就有人跳出來摘桃子了。如果不能遏制土地兼併,那麼俄羅斯帝國還是會再次陷入危機中。
土地兼併還是未來的問題,眼下最大的麻煩就是糧食銷售。要是這麼多糧食在國際市場上賣不出去,那樂子可就大了。
這個時間不需要太久,明年或者後年,俄羅斯帝國就會出現糧食供過於求的窘迫。
截止到目前為止,俄國人至少新開闢了2億畝耕地,這個數字已經差不多是奧地利本土耕地面積的一半。
幸好俄國人新開發的土地比較爛,糧食產量相對較低,很多地方都只能種植一季土豆。
要是按照奧地利的土地產出標準,這個糧食產量,能夠把國際糧食市場直接給撐爆了。
為了應對俄國糧食衝擊國際市場,奧地利已經開始去庫存了,不少精明的農場主都準備改種經濟作物。
至於糧食加工業,依然是奧地利的天下。利用自產自銷的優勢,這些年已經擊敗了眾多競爭對手,掌控了糧食市場的終端定價。
俄國人就算是出口糧食,大部分也是先出口到奧地利,完成精加工之後,再出售給歐洲各國。
近水樓臺先得月,這種優勢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除非俄國人完成工業化,自身的加工業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