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會議過後,歐洲大陸再次迴歸了寧靜。
《四國公約》的簽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對大部分國家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國際秩序重新建立大家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秩序意味著穩定,既然歐洲大陸穩定了,對普魯士王國、撒丁王國來說,這意味著歐洲大陸上的擴張之路斷了。
打破國際局勢,必定要遭受國際秩序的反噬,這種代價不是他們能夠承受的。
都靈,看著手中的《四國公約》,加富爾首相是喜憂參半。穩定的國際形勢有利於他們恢復經濟,不過想要統一義大利地區也更難了。
奧撒戰爭過後,撒丁王國的統一路線就發生了改變,大部分人都認為從奧地利手中奪回倫巴第和威尼西亞難度太大,不如先從托斯卡納、教皇國、那不勒斯王國開始。
加富爾也是這種路線的支持者,先易後難的統一路線是符合撒丁王國實際情況的。
不要看奧撒戰爭過後,他們損失慘重,到現在都沒有恢復過來,可是在義大利地區的幾個邦國中,他們的實力依然是數一數二的。
現在《四國公約》一出來,他們的計劃就破產了,即便是支援他們的英國人,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讓他們打破歐洲大陸的局勢。
英法既然在近東戰爭中輸了,那麼作為投資者中一員撒丁王國自然也要跟著虧損,白白搭上幾千條人命,半點兒利益也撈不到。
沒有實力給他們利益,他們也不敢去拿。法國人可以在巴爾幹半島分走一塊利益,那是建立在強悍的實力上。
近東戰爭中,法國陸軍的戰鬥力被各國廣泛認可,保住三分之一個巴爾幹半島沒有任何問題,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奧地利,都不可能為了這麼點兒利益和法國人死磕。
現代化戰爭的高額成本,已經告訴了大家,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和大國開戰。
“首相,你說要同奧地利人修好?”維托里奧-艾曼努爾二世難以置信的問
要知道,為了鼓起大家的勇氣,撒丁政府可沒有少拿兩國的仇恨說事,現在突然要變換政策,嚴重刺激到了維托里奧-艾曼努爾二世脆弱的神經。
加富爾解釋道:“陛下,現在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維也納體系重建過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大國之間都不會爆發戰爭。
單憑我們的實力是很難擊敗奧地利的,繼續和奧地利人敵對下去,除了讓他們提高警惕外,沒有實質上的利益。
因為兩國政治上的對立,在經濟上還遭到了敵人的封鎖,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作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加富爾可以冷靜的權衡利弊,不會被仇恨矇蔽眼睛。
眼下撒丁王國是百廢待興,奧撒戰爭才過去了五年,他們還沒有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想要儘快恢復經濟,那麼繼續和奧地利對抗下去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歷史上義大利地區能夠統一,就充滿了巧合性。現在撒丁王國想要統一義大利地區,可實際上這只是想想而已,大家的心裡還是沒有底。
尤其是德意志地區發起的統一戰爭,最後以失敗告終,更是打擊到了義大利人的信心。
除了英國人外,還有哪個列強希望看到義大利地區統一?答案是:一個沒有。
甚至英國人的支援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想要英國人為了義大利地區的統一戰爭出力,恐怕是痴人說夢。
猶豫了片刻後,維托里奧-艾曼努爾二世問道:“怎麼和民眾們交代,要知道為了激發大家的鬥志,我們挑起的奧撒仇恨已經深入人心了。”
說話間,維托里奧-艾曼努爾二世眉宇間還有幾絲憂愁,顯然他對加富爾首相的提議不看好。
加富爾淡定的回答道:“陛下,什麼都不用做,直接淡化處理。國內的恐奧派會替我們解釋的,畢竟現在敵強我弱,必須要隱忍。”
他敢提出緩和兩國關係,就是建立在撒丁王國內部存在著眾多的恐奧派,這些人已經喪失了膽氣,唯恐兩國再次爆發戰爭。
不要看統一義大利的口號喊的驚天動地,實際上在民間對這感興趣的人並不是很多,大部分人都不相信撒丁王國能夠統一義大利地區。
尤其是經歷了一次戰爭後,大部分撒丁民眾都是主和派,家家戴孝、人人泣哭的情況經歷了一次,沒有人再想來第二次了。
越挫越勇?不存在的!
因為戰爭的關係,撒丁王國財政破產,為了還債,那現在連軍隊都只是名義上的存在,拿什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