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還在僵持中,慕尼黑的城門已經開啟了。這個時候,已經由不得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做主了。
從談判開起的時候,大家就知道這裡要換個主人了。喬納斯可沒有義務幫他們保密,現在全城的人都知道,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準備和奧地利交換國土。
既然如此,大家投靠新主子就沒有壓力了。在歐洲歷史上換國土的事情時有發生,並不算是什麼新鮮事。
只不過這次情況畢竟特殊,巴伐利亞王室有些落魄,把手中所有的籌碼都丟光了,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法理性。
本來大多數巴伐利亞民眾心中還是有那麼點兒小障礙,畢竟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也沒幹天怒人怨的事情,就這麼拋棄他,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不過置換國土的訊息一傳出來,大家的心裡障礙就沒有了,不是他們要背叛國王的,而是國王自己要走的,這就不關他們的事了。
大家心安理得了,只要奧地利沒有虧待王室,他們就自認為對得起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了。
……
巴登
作為巴伐利亞的好盟友,最先知道了鄰居國內發生的事情。巴登政府懵逼了,不待這麼玩兒的,在和別人的戰爭中,地方政府宣佈“中立”了、緊接著國內的軍隊也跟著“中立”了。
攝政的弗里德里希親王問道:“現在怎麼辦,巴伐利亞人根本就沒有抵抗,奧地利只是進行了一場武裝遊行,就到了慕尼黑城下。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巴伐利亞人已經放棄了政府,慕尼黑也守不了多久,巴伐利亞王國撐不到援軍抵達了。”
不要說援軍抵達了,援軍的影子在哪裡都看不到。普魯士正在召集德意志邦國組織聯軍,英法也在號召大家出兵干預這場戰爭。
可這都要時間啊,德意志地區這麼多小邦國,再怎麼快,也要一兩個月才能夠把聯軍組織起來吧?
誰知道巴伐利亞王國這麼慫,好歹也是德意志地區的第三大邦國,就算是打不贏奧地利人,你也要多堅持一會兒啊,那怕是堅持游擊戰也可以。
這個時候,弗里德里希親王還不知道雙方已經妥協,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正在和奧地利人談條件。
外交大臣尼古勞斯分析道:“殿下,巴伐利亞是人心向背,就算政府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
看來我們還是低估了統一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巴伐利亞人把這場戰爭當成了國家統一之戰。
與其說是奧地利軍隊打到了慕尼黑,不如說是被巴伐利亞人請到了慕尼黑。
現在我們的麻煩大了,如果國內的民眾和巴伐利亞人一樣,那麼幹涉這次戰爭的風險就太大了。”
尼古勞斯是被嚇倒了,不光是他,很多人都被嚇倒了。萬一巴登國內的民眾也是這個態度,他們強行出兵干預這場戰爭,民眾會不會造反?
就算是不造反,他們也學者巴伐利亞人在戰爭中保持“中立”,巴登政府也要完蛋。
首相沃爾茨補充道:“殿下,這種情況很有可能發生,國內的輿論大都是反對出兵的,大家都不願意出兵救援巴伐利亞。”
弗里德里希親王沉默了,唇寒齒亡的道理他懂,可是現在出兵干預的風險太大,搞不好把自己也給搭進去了。
停頓了片刻功夫後,他才緩緩的說道:“罷了,這場戰爭中我們保持中立吧!”
……
做出這個選擇的顯然不只是巴登大公國,很多被嚇倒了的德意志小邦國都選擇了中立。
似乎這一刻,大家都變成了民意的擁護者,奧地利的政治攻勢開始發力了。
隨著一個個小邦國宣佈中立,還沒有誕生的德意志邦國聯軍,提前胎死在了腹中。
柏林
看著越來越多的邦國宣佈中立,普魯士政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普奧邊界地區至少已經匯聚五十萬奧地利軍隊,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中。
這些部隊有沒有戰鬥力,還是一個未知數,可是普魯士政府不敢動啊,數量在那裡放著,誰敢掉以輕心啊?
萬一他們前腳出兵救援巴伐利亞,後腳這支部隊就殺入了他們本土怎麼辦?那怕這些部隊都是水貨,靠數量也可以堆死普魯士。
普魯士王國實力有限,學習奧地利政府動員上百萬大軍,那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他們爆肝,最多也只能夠對付一路奧地利軍隊,另一路就沒有辦法了。
無論是從本土出兵,還是從巴伐利亞王國打過去,對奧地利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