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夠想到,在資本家們的工廠裡還有三四歲的童工?還不是一名兩名,而是成百上千人的出現。
這些童工的壽命,通常不會超過二十歲。過早的進入暗無天日的工廠中,會讓他們的身體遭受嚴重的摧殘。
其中又以英國最為瘋狂,作為工業革命的首發地,英倫三島人口不多勞動力有限,為了降低成本,資本家們將目光投向了婦女兒童。
一名成年男工的薪水,可以僱傭2名女工,可以僱傭3~7名童工,年齡越小的工資支出越低。
相比成年人,童工明顯更加容易管理,鎮壓罷工也更加簡單,在勞動強度需求不是太大的工廠充斥著大量的童工。
這些童工的來源也是五花八門,一部分是底層民眾迫於生計,將孩子送進了工廠;另一部分就是從交易市場上買到的。
沒錯,這個時候童工也是一種商品,孤兒院、教會救濟院、人販子就是最大的賣家,還有極少的一部分是被父母賣掉的。
血腥工廠,就是這個時代最真實的社會寫照。
一面透過瘋狂壓榨童工謀取暴利,一面又在外界塑造出一副紳士的模樣,給教會捐款、投資教育美其名曰資助貧困學子。
弗朗茨都懶得吐槽了,反正他是不相信資本家們會這麼好心,看看這些私立學校中夾帶的私貨就知道了。
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的先進性,那是未來才具備的,這個年代的資本家主義體系國家比封建貴族剝削更加嚴重。
自從奧地利的最低工資法案出爐,奧地利資本家們對童工的興趣就大大降低了,這也和國情有關。
奧地利工業化才剛剛起步,對勞動力需求不是太大,本身的勞動力人口又很多。
在實施《最低工資法》過後,資本家們發現他們支付給童工的報酬大大增加了,比起成年人來說也低不了太多,這種誘惑力就小了。
尤其是在政府抓到了幾個典型直接被罰破產過後,大家都記住了奧地利還有一部《最低工資法》。
首相費利克斯開玩笑說:“陛下,自從我們實施《最低工資法》夠,國內無家可歸的兒童數量就急劇增長,現在政府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託兒所。
根據我們統計出來的資料顯示,截止到三天前,我們一共收容了3.86萬兒童,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中。
資本家們看樣子是準備放棄使用童工了,現在需要我們替他們收拾爛攤子。”
表面上來看,收容了這麼多孤兒,對政府是一種負擔,實際在政治上這是非常加分的。
在古老的奧地利,貴族們深受騎士精神的影響,在不影響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們還是願意憐憫弱小的。
現在奧地利政府出面收留這些流浪兒,在輿論上就佔據了道德制高點,順便還可以譴責一下黑心資本家。
黑資本家在奧地利也是一種政治正確,在工業革命推進的過程中,資產階級的力量會迅速壯大。
現在奧地利政府是靠貴族階級壓制資產階級,未來就不一定能夠壓的住了,實力增長的資產階級早晚會向政治伸手。
為了限制資產階級,提前做點兒準備就非常有必要了。
反正這些都是事實,媒體揭露社會現實,是他們的本質工作。
黑料越多、資本家們的名聲越臭,對奧地利政府就越有利。未來資產階級敢亂來,弗朗茨不介意讓他們領教一下什麼是“奧地利人民的專政鐵拳”。
弗朗茨想了想說:“這個問題交給教育部了,霍哼伯爵儘快招募足夠的老師,先把這些無家可歸孩童送進去接受義務教育。
政府在各大城市建立孤兒院,專門收容無家可歸的兒童,部分貧困家庭養不起孩子,送過來的也可以收。”
他能夠做的也就這麼多了,接受完義務教育過後,除了那百分之一的天才能夠進入中學繼續深造,這些孩子就要走向社會了。
現實真的很殘酷,就算是完成了義務教育,這些孩子也不過十二三歲,在後世看來這就是在濫用童工。
可惜,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全世界的烏鴉都是一般黑,為了積累原始資本沒有辦法。比起三四歲進工廠來說,這也是一大進步了。
……
任何一道法令最重要的就是執行,義務教育成為了奧地利政府的最高國策,那麼打擊資本家們使用童工,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禁止使用童工?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光是資本家們接受不了,底層民眾也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