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宅院人們大都喜歡地勢空曠,除了特別喜歡大自然的,通常不會在房子周邊栽種太多樹,尤其是大門正前方不能栽太多的樹。
不僅僅只是風水問題,還有科學依據。太多的樹木會遮擋住陽光照射,容易滋生蛇蟲螻蟻。
凡事都有例外,現在安卡拉城外就很多莊園周邊都栽滿了樹,就連房頂上都種了草。
在這個沒有殺蟲劑的年代,可以想象這種環境下,莊園內會有多少蟲蟻滋生。一般情況下,只有大自然的狂熱愛好者才能夠忍受。
在這個大多數人要為一日三餐而努力的年代,顯然沒有這麼多自然愛好狂熱者。這些莊園大都是新建起來的,有的還在施工中。
樹木大都是原生的,少量是移栽過來的。從天上看下去,就和普通的小樹林沒有多少區別。
這都是戰爭帶來的。自從安卡拉被轟炸過後,城外這種環保、綠色的莊園就多了起來。
奧地利飛艇隔三差五來安卡拉上空晃悠一次,順便沒有目標的向城內丟幾顆炸彈,留下自己的印記。
具體戰果如何,姑且不論,反正有錢、有權的都不敢住城市了,大家都變得熱愛自然、喜歡大森林了。
在眾多莊園中,有一座格外特殊。周圍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仿若皇宮。
沒錯,這裡就是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的臨時行宮。這座不起眼的小莊園內,有完善的人防工事,附帶多個出口,隨時可以轉移。
據說就算是從天上丟幾百斤重的炸彈下來,也不能撼動。遺憾的是奧地利飛艇似乎只對城市感興趣,從來沒有轟炸過城外,這些工事就沒有了實戰檢測的機會。
剛開始的時候,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還擔心敵人隨時來襲,一連在地下室躲了一個星期。
後面發現完全是想多了,飛艇不是萬能的。黑夜、狂風、暴雨、大霧、沙塵暴,都是飛艇的剋星,奧地利飛艇從來不在惡劣天氣出行。
挨炸多了,奧斯曼政府也總結出了一套應對方案,並且建立起了世界最早、最原始的防空預警體系。
飛艇飛行的速度不快,至少要比電報慢很多,這就給奧斯曼政府預警創造了條件。
飛艇從基地起飛進入安卡拉,要經過不少地區,沿途城市發現飛艇,會立即用電報進行彙報。
當然,在沒有防空的情況下,這種預警並沒有多少實質上的意義。在這麼短時間內,通知民眾躲避都來不及,不過通知大人物及時躲起來還是可以的。
奧地利飛艇轟炸了小半年,造成死傷也是數以萬計,還沒有一名奧斯曼帝國高官被擦破皮,就足以證明這套預警體系的先進性。
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的狀態越來越糟糕,原本他以為改革過後奧斯曼帝國會強大起來,然而殘酷的現實告訴他,奧斯曼帝國就是一弱雞。
從軍事上來說,這次奧斯曼軍隊表現的也算是中規中矩。沒有犯什麼大錯,也沒有多少亮眼的表現。
區域性戰場上,還能夠和俄軍打個半斤八兩。軍方策劃的大反攻差點兒就成功了,可惜一招不慎,被俄軍反敗為勝。
沒有辦法,喪失了制空權,奧斯曼軍隊就陷入了被動狀態。精心策劃的戰略,結果兵力調動暴露在了敵人的眼皮子底下。
飛艇除了能夠轟炸,打擊士氣外,還可以進行偵查敵情。奧地利和俄國人配合的並不緊密,但是偵查到了奧斯曼軍隊兵力調動,還是會通報俄國人的。
很遺憾,奧斯曼軍隊沒有及時反應過來,忽略了天上的探子。
當然,就算是有所防範,實際上也很難起到作用。小規模兵力調動,可以騙過人,動則上萬人的行軍,怎麼可能沒有動靜呢?
那怕是走山路,看飛鳥異常也會暴露行跡。總不能專門挑飛艇無法出沒的惡劣天氣,或者是夜間行軍吧?
這種情況下,卻是可以避過飛艇偵查。惡劣天氣不是隨時都有的,戰場上兵貴神速,不可能專門等天氣。
唯一可行的就是夜間行軍,遺憾的是這個年代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軍隊,都不具備夜間行軍作戰的能力,奧斯曼軍隊也不例外。
以奧斯曼軍隊的組織架構,真要是想當然的玩兒夜間行軍,等最後清點人數的時候,一定會非常感人。都不用和敵人打,自己就把自己折騰沒了。
內務大臣阿布杜拉齊茲·布特弗利卡:“陛下,英國人剛剛傳來訊息,奧地利有意增兵五十萬。”
“五十萬”這個數字可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