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德交易完成,俄波戰爭也告一段落,在英法奧三國的協調下籤訂了停戰條約。
僅僅只是約定停戰,並沒有要求俄國人撤軍,對俄波兩國的疆域問題,國際社會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
釘子埋了下去,俄波兩國的仇恨又深了一分。在仇恨的力量下,普波合流又更進了一步。
柏林政府的目標達到了,儘管丟了萊茵蘭地區,可是吞併波蘭王國後,普魯士王國在戰略上已經扭轉了不利局面。
收攏了拳頭,打出去的力道才能夠更大。對柏林政府來說,現在最大的難題不是波蘭債務危機,而是移民安置。
波蘭復國不久,還沒有來得及建立信譽。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新生的波蘭王國受到了俄國人的軍事威脅,隨時都有可能崩盤,根本就不被投資者看好。
這種背景下,波蘭政府想借外債都不是那麼容易。即便是支援他們的英法,也不可能把錢扔進去打水漂。
因此波蘭政府的債務大部分都是對內,對外部分主要是復國初起,歐洲各國為了打擊俄國人才借給他們的政治貸款,大約有兩千多萬英鎊,其中三分一還是欠普魯士的。
內部債務就很難捋清楚了,受財政危機影響,波蘭政府多次進行貨幣貶值,靠增發貨幣度過財政危機。
後遺症就是波蘭國內的經濟一團糟,比起沙皇政府時期都不如,波蘭工商業界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
這種糟糕的局面,對普魯士王國來說卻是一件好事,為他們吞併波蘭創造了機會。
如果不是波蘭經濟不好,資本家們也不會向普魯士王國靠攏。沒有工商界支援,威廉一世也無法高票當選。
既然要兼併波蘭王國,柏林政府就做好了收拾爛攤子的準備。
相比之下“移民安置”,才是真正的麻煩。不是人人都願意背井離鄉,對很多普通人來說,被德意志聯邦統治也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
移民工作一開始就遭到了當地民眾的抵制,或者說是遭到了當地資本家的抵制。要是人都走了,誰給他們賣命啊?
不光是資本家們搗亂,中產階級也不買賬。很多人都對柏林政府出賣萊茵蘭地區耿耿於懷,認為這是在拋棄他們,潛意識裡就排斥這次移民。
這些問題的背後,最主要原因還是安置。資本家們可以搬遷工廠,卻沒有辦法搬遷礦山,柏林政府根本就找不到代替萊茵蘭地區的工業基地。
中產階級也一樣,換了一個地方他們的人脈關係網就全廢了,又需要重新開始。大部分人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都會受到影響,甚至無法保住現在的生活水平。
反倒是明面上鬧得最兇的工人、農民最好處理,他們的要求最低,只要政府有錢就可以搞定。
……
維也納宮,弗朗茨正望著近東戰爭的戰報發愁。不是前線失利,恰恰相反是前線打得太好了。
按照事先的計劃,俄國人是無法打通黑海海峽的,最後在歐洲各國的調停下結束這場戰爭。
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奧斯曼帝國比弗朗茨想象中還要廢材。硬是連半年時間都沒撐住,就丟了黑海海峽沿岸的土地。
怎麼停戰,成為了眼下維也納政府最大的難題。做戲必須要做全套,故意放水可瞞不過各國政治家的眼睛。
按照目前的情況,奧斯曼帝國已經朝不保夕了。以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仇恨,這個時候弗朗茨應該做的是痛打落水狗,趁機幹掉這個老仇人。
事實上,維也納政府也在這麼做了。為了拖延時間,弗朗茨把一項沒有多少存在感的帝國議會推了出來。
實際上這沒有多少作用,不光是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有仇,神羅帝國其它邦國也和奧斯曼帝國有恩怨。
現在帝國上下都叫囂著幹掉奧斯曼帝國,反戰派的聲音幾乎聽不到,這讓弗朗茨非常苦惱。
以目前的情況,帝國議會透過增兵議案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弗朗茨也無法強制手下人站在民眾的對立面,揹負罵名去當反戰派。
在奧地利沒有出兵小亞細亞半島的情況下,奧斯曼帝國都被俄軍吊打,要是奧地利也跟著出了兵,弗朗茨不認為元氣大傷的奧斯曼帝國能夠堅持多久。
沒有了這個倒黴蛋,下一次轉移視線的時候找誰?接下來的戰略又該怎麼進行?
要知道奧斯曼帝國雖然衰落,可體量卻一點兒也不小。以目前的情況,奧地利和俄羅斯帝國瓜分奧斯曼帝國肯定會被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