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難。不光海軍和空軍噴他們,就連政府內部對他們也是非議不斷。
捱罵歸捱罵,非議歸非議,反正到手的利益,陸軍還是不會放手的。
在這個問題上,大多數時候弗朗茨都是裝作看不見。政治從來就沒有簡單的對錯,皇帝首要的任務就是平衡各方力量。
神羅陸軍一家獨大的格局,已經持續了很多年,直到最近幾年才發生了改變。
具體可以參考軍費佔比,弗朗茨繼位之初的時候,陸軍軍費佔全部軍費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一直慢慢下降到了現在的百分之四十六。
既然有海軍和空軍跳出來鬧了,他這個皇帝又何必做壞人呢?等他們吵得差不多了,再根據各方吵出來的結果,決定最終的軍費分配就是了。
鈍刀子割肉雖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有時候卻是唯一的選擇。真要是一刀切,立即就把陸軍的軍費砍下來,那才是真正的不負責任。
無論是裁軍、壓縮編制,還是想辦法開源節流,都需要時間緩衝。
所以陸軍軍費在國防預算中所佔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是落實到具體軍費數額上,卻從來沒有降低過,反而在逐年增加中,只不過增長幅度慢於海軍和空軍。
別看現在爭得厲害,實際上真正爭奪的還是新增軍費,而不是之前近乎固定費用。
為了改變被動局面,陸軍自然也不會閒著。海軍有“超級戰列艦計劃”,空軍有“終結者計劃”,陸軍自然也可以有“印度計劃”。
甭管實施難度有多大,有總比沒有的好。反正海軍和空軍的計劃,成功率也不見得能高到哪裡去。
陸海空三軍的戰略計劃都出來了,現在就該維也納政府高層頭疼了。支援誰反對誰,這是一個能令人禿頂的問題。
初一看,三大戰略計劃,無論是哪一個都能夠將英國人拉下馬;仔細研究,又會發現這三大戰略計劃也僅僅只是計劃。想要完成其中任何一項計劃,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
……
見天色已晚,弗朗茨不耐煩的起身,擺擺手道:“今天先到這裡吧,明天過來繼續。
我希望你們能夠拿出更加充分,更加負責任的計劃,而不是給我畫一張看得見、吃不著的大餅。”
事實上,弗朗茨已經在暗自慶幸,幸好自己這次沒偷懶。要是把這個麻煩丟給腓特烈,估計這次戰略路線之爭,能夠上演全武行。
很明顯,陸軍這次不打算繼續退讓了。再想要靠各方壓力,讓陸軍做出讓步,根本就不現實。
萬一逼急了,陸軍部把訊息捅出去,邀請全國民眾一起參與討論,那就樂子大了。
政治這玩意兒,沒有誰能夠說得準。相比空軍和海軍來說,陸軍在民間的支援度可要高得多。
讓普通民眾來做這個選擇題,估計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會選擇,從波斯一路殺到印度去,切斷英國人的命根子。
另外還有百分之十九的人都是穩健派,他們會邀請俄國人一起出兵印度。至於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可能會支援海軍或者是空軍。
這是戰績決定的。陸軍透過往日裡的一次次勝利,給民眾們帶來了足夠的信心。
空軍雖然也有所表現,但是這年頭的空軍威力,明顯不夠大,無法給大家帶來足夠的信心。
海軍就更不用說了,一直都是打醬油的角色,莫說是普通民眾了,就連弗朗茨都不認為神羅海軍能夠擊敗英國皇家海軍。
正面決戰打不贏,還不能想辦法玩兒迂迴麼?
反正地中海的門戶已經拿到了,神羅海軍完全可以從東西兩個方向出擊,讓英國人首尾不能兼顧。
反正在地中海跑內圈,要比跑外圈的英國人要快。除非皇家海軍能夠擁有神羅海軍兩倍以上的噸位,直接玩兒堵門。
要做到這一點,貌似還是有些不夠。在這個時候,直布羅陀海峽的戰略地位,再次體現了出來。
維也納政府可以在摩洛哥部署空軍,完成鎖門計劃;英國人同樣可以把直布羅陀經營成一座巨型航母。
天上有飛機,水中有潛艇,時不時在布上一波水雷。同樣可以鎖住直布羅陀海峽。
西大門出不去,僅僅只能東出那就被動了。到時候真的就只有配合陸軍,再拉上俄國人聯手,兩家分別從阿富汗和波斯殺到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