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不容易啊,除了登上首相寶座的第一天,其餘時間他都沒有這麼高興過。
沒有辦法,國際局勢對不列顛實在是太不友好了。望著海峽對岸的歐陸聯盟,羅伯特·塞西爾除了嘆息,還是隻有嘆息。
費盡了心思算計,那也只是增加了神羅整合歐洲大陸的時間,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得不承認地緣政治的強大,作為劃時代的歐陸霸主,神羅只要不是眾叛親離,歐洲各國就必須要靠過去。
這已經不是利益不利益的問題,而是更核心的生存問題。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中,小國是沒有選擇權的,只能依附強者。
當然,這些牆頭草只是小麻煩,跟著搖旗啦喊還湊合,能夠發揮的實際價值仍然非常有限。
真正令不列顛憂心的還是俄奧同盟,不搞定這個王牌組合,未來不列顛就要在海上和神羅拼,在陸地上和俄奧聯軍拼。
海上羅伯特·塞西爾首相不慫,皇家海軍單挑不懼怕任何人;陸地上就悲劇了,那是真心傷不起。
現在終於出現了一丟丟轉機,甭管俄國人因為什麼原因東進,都減輕了不列顛在印度地區的壓力。
為了保衛印度,這些英國政府可沒有少花功夫。不僅下血本訓練殖民軍,就連沒落的波斯都得到不列顛的資助。
不奢求波斯人能夠幹啥,只要波斯帝國能夠堅持的時間更長一些,不讓神羅軍隊一路推到印度就行了。
國家戰略從來都不是輕易定下的,既然沙皇政府選擇在這個時候揍遠東帝國,那麼俄國人的東進戰略基本上就算板上釘釘了。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在東邊重創俄國人,擺脫多線作戰的難題,進而破滅俄奧同盟,最終將俄國人拉到自己一邊。
計劃有些複雜,實施起來也有些困難,並且成功率還低了那麼一丟丟。
不過有計劃,總比沒有計劃的好。到了現在這一步,不列顛想要延續霸權,也唯有拉攏俄國人這條路了。
全盛時期的俄羅斯帝國,顯然是拉不動的。人家正望著印度流口水,羅伯特·塞西爾也不敢與毛熊謀皮。
在這種背景下,削弱一下俄國人,讓沙皇政府產生危機意識,那就非常有必要了。
差不多就是原時空的套路。日俄戰爭前英俄矛盾尖銳,德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戰後德俄關係迅速惡化,反而是英俄矛盾趨於緩和。
儘管有法蘭西居中調節,其根本原因還是沙皇政府感受到了德國人的威脅。要不然光貸款,還不足以令沙皇政府就範。
畢竟,欠債不還又不是什麼新鮮事。老祖宗都做得,尼古拉二世憑什麼做不來?
眼下就更不用說了,從歷代沙皇都想擺脫對維也納的依賴就可以看出來,俄國人那是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壓力。
兩國關係能夠維繫下來,一方面有俄奧同盟讓他們安心,兩國在利益上實現了深度捆綁,一時半會兒解不開;另一方面則是印度近在眼前,貪婪戰勝了恐懼。
一旦遭到了社會毒打,發現自己沒有奪取印度的實力,現實戰勝了貪婪,沙皇政府就應該感到恐懼了。
恐懼的結果,自然是要找人抱團了。至於徹底依附神羅,那完全是扯淡。
依附那是小國玩兒的把戲,大國就算是能夠放下身段投奔過去,人家也不敢信啊?
如果不列顛完蛋,那麼俄羅斯帝國同神聖羅馬帝國的關係,就是世界老二和世界老大之間的關係。
世界老二依附世界老大,怎麼看都怎麼不和諧。
自古以來老二都是倍受打壓的物件,從來都沒有過例外,沙皇政府憑什麼相信維也納政府會手下留情?
就憑兩國的傳統友誼麼?
政治家不是理想家,在做出選擇的時候,思維天然都會往壞處跑。所以才有老二和老三抱團取暖,共同對抗世界老大的故事。
坦率的說,羅伯特·塞西爾對英俄抱團取暖,同樣抱有深深的懷疑。
畢竟,英俄矛盾同樣尖銳,就算是迫於神羅的壓力暫時走到了一起,也很難真正的親密合作。
可現實是殘酷的,少了法蘭西這個金牌打手,不列顛在歐洲大陸上的佈局就缺了一塊,在戰略上已經陷入了全面被動。
不管英俄聯手是否靠譜,英國政府都沒得選擇。兩國抱團共同分擔壓力,總比自己一家單幹的好。
現在看到了曙光,自然需要慶祝了。不過現在正處於上班時間,為了不讓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