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計劃成功了總是好的。萬事開頭難,只要邁出了第一步,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正在格羅弗-克利夫蘭準備啟動下一步計劃的時候,一個餡兒餅從天而降,直接砸暈了他的頭。
英國人希望合眾國牽頭幫俄國人修建“西伯利亞鐵路”。
表面上來看,一條普普通通的鐵路似乎不算什麼,但政治經驗豐富格羅弗-克利夫蘭,立即意識到了其中的風險與機遇。
“分化俄奧同盟”、“誘使俄國人東進,減輕英屬印度的軍事壓力”、“算計俄國人”……一連串的可能性,都在格羅弗-克利夫蘭腦海中湧現了出來。
最終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格羅弗-克利夫蘭不知道。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歐洲列強關係惡化,對合眾國是一件好事。
有利自然也有弊,為了“禍水南引”,挑起英俄對立,維也納政府不惜花巨資幫俄國人修築中亞鐵路。
錢都投入進去了,眼瞅著計劃就要成功了,現在突然殺出一個截胡的,神聖羅馬帝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雖然有大洋阻隔,但是得罪一個頂尖列強,對合眾國來說仍然存在著莫大的風險。
儘管英國政府承諾了兜底,但是對約翰牛的節操,格羅弗-克利夫蘭沒有半點兒信心。
揉了揉額頭之後,格羅弗-克利夫蘭問道:“英國人給出了什麼條件?”
風險不可怕,得罪了神聖羅馬帝國雖然會難受,但是也要不了合眾國的命;可怕是光有風險,卻獲得不了相應的回報。
儘管英國人不出手,合眾國也會想辦法算計俄奧關係,但那都是在暗中進行,不能拿到檯面上說。
“英國政府承諾退出四國聯盟,停止對我們的打壓,外加一千萬英鎊無息貸款。”
國務卿胡安·特里普面無表情的回答道。顯然,他本人對英國人許諾的條件,並不怎麼感興趣。
從歐陸戰爭結束那一刻開始,所謂的英法奧西四國聯盟,就已經土崩瓦解。
“停止打壓”,更是一個笑話。不列顛針對合眾國的打壓,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現在就更不用說了。英國人的精力也不是無限的,前面還有神聖羅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頂著,倫敦政府根本就顧不上打壓合眾國。
唯一有價值的,大概就是那筆“一千萬英鎊無息貸款”,然而這個一千萬又不是真正給他們的。
合眾國只不過從中間過了一道手,最後這些錢都會砸到西伯利亞鐵路上。他們不僅賺不到,搞不好還要賠上一大筆錢。
要知道,這年頭借款給沙皇政府可是超高風險,萬一哪天俄國人又了破產,他們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胡安可以肯定,這一天絕對不會遠。法俄戰爭已經開始了,沙皇政府實質上已經進入了破產倒計時。
就算是有歐洲各國暗中支援,俄國人僥倖躲過了這一波破產,未來南下或者是東進戰略啟動,沙皇政府還是會破產。
這是歷史留下的經驗教訓,但凡是發生大戰,俄羅斯的財政就進入了倒計時。
俄國人破了產,但是英國人給的這一千萬英鎊無息貸款,合眾國卻是必須要還。
倫敦政府倒底還是沒能擺平國會,所以出錢資助俄國人的重任只能由合眾國承擔,倫敦政府只能在其它方面給予一定的補償。
格羅弗-克利夫蘭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哦,看來英國人這次給出的條件還不錯,至少不全是空頭支票。”
語氣中的嘲諷意味,出賣了格羅弗-克利夫蘭的內心真實想法。顯然,英國人給出的補償沒讓他滿意。
讀懂了眼神,國務卿胡安配合道:“確實很不錯了,不過現在我們還是要加價。
想要從英國人手中獲得更多,幾乎是不可能了,不過俄國人那邊似乎可以商量。
我們出人出力幫他們建設西伯利亞鐵路,要求共享一部分他們在遠東地區的收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不同於原時空,分裂後的合眾國,不僅工業原材料沒有那麼豐富,內部市場更是大幅度萎縮。
想要對外擴張吧,環顧一圈之後,才悲劇的發現這個世界已經被瓜分一空。
身邊都是列強,一看就不是好惹的。若是有得選擇,大家也不會一直對南方念念不忘了。
沒有辦法,相比英奧這樣的頂尖列強,明顯是南方的聯盟國要好欺負一些。
現在的“西伯利亞鐵路計劃”,又給合眾國帶來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