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家的海軍從外面自己掙回來的。如果你們有能耐自己賺回軍費,就算是花再多的錢我也沒意見。”
沒毛病,殖民帝國的海軍軍費確實是自己賺回來的。無論是從殖民地掠奪財富,還是維護海外貿易,這些都和海軍息息相關。
這是殖民地越多、越富庶的國家,海軍規模越大的原因。即便是表面上賠了,那也是因為錢揣進了個人腰包。真要是一直賠錢,以這年頭歐洲各國政府的屎尿性,估計早就不玩了。
具體可以參考阿拉斯加,俄國人就把這塊賠錢的燙手山芋扔給了奧地利。在黃金開發前,維也納政府內部中放棄的呼聲也是絡繹不絕。
一直到了最近幾年,維也納政府的風向才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領土的價值,才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遇到無主之地就插旗。
當然,這個“極端”影響不大。畢竟,只是順道插旗,又不是實際派人佔領。區區幾面棋子的錢,維也納政府還是不缺的。
樺山資紀翻了翻白眼,不屑之情溢於言表。一個西班牙都沒搞定,還要出去搶殖民地,那絕對是腦子進水的表現。
見話題跑偏,明治天皇不滿的瞪了大山岩一眼,嚴厲的呵斥道:“現在不是聽你們吵架的時候,帝國都危在旦夕了,你們就不能省點兒心麼?”
毫無疑問,對陸軍這種轉移話題的做法,明治天皇是非常不滿的。
不行就是不行,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承認自己實力不足就這麼難麼?
答案是:很難、非常難。
陸軍不同於海軍,沒有那麼理性。海軍看軍艦就大致能夠知道雙方實力差距,再怎麼頭鐵面對十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實力差距,想嘴硬都難啊!
最關鍵的是歐陸海軍近在咫尺,要是死撐下去,人家就直接打過來了。吹牛馬上就要穿幫,想不承認都不行。
陸軍就不一樣了,聰明人一眼都能看出來,歐陸聯盟雖然勢大,卻不可能送幾十萬軍隊過來進攻日本,那會虧血本的。
既然不需要和歐陸聯盟真刀真槍的幹,那麼關起門來吹吹牛逼也無妨。當然,禦敵於國門之外就算了,這個保票還是不用打得好。
萬一人家指揮官腦子抽風,真跑來進攻東京,那就完犢子了。就憑陸軍在菲律賓群島取得的戰績,實在是無法給人提供足夠的信心。
不能吹牛逼,又不願意承認自身實力不濟承擔責任,那就只能想辦法糊弄過去了。總比實話實話,回頭被激進派罵“賣國賊”的好。
在場的眾人都清楚,從歐陸聯盟的外交照會發出開始,日本政府就沒有了選擇。
硬槓是不可能的,真要是激怒了歐陸聯盟,將日本變成殖民地也不是沒有可能。
雖然這樣會賠錢,但是十八個國家一起分攤,每家也賠不了多少。
甚至有可能不只十八國,沒準他們的好盟友也會跟著落井下石,以保證自己在遠東的地位不被動搖。這種事情,不列顛幹得多了,也不在乎多一次。
見被迫讓步的主要責任扔給了海軍,大山岩知道不能繼續裝糊塗了,要是一點兒責任都不願意承擔,他們就要成公敵了。
“陛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和歐陸聯盟對抗確實不是明智之舉。不過直接放棄菲律賓群島,我們又沒有辦法和國民交代。
想要平安過度,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換一個軟柿子捏。
對內我們可以用聲南擊北做藉口,安撫國內的民眾;對外我們賣了歐陸聯盟一個面子,他們也不好繼續咄咄逼人。
歐陸聯盟干涉菲律賓戰爭,本質上還是因為歐洲大陸局勢不穩,擔心西班牙戰敗後導致國內局勢失控。
北上就不存在這些風險了,縱使我們打得天翻地覆,對歐洲的局勢影響也不大。
以放棄菲律賓群島做代價,縱使無法獲得各國支援我們北上,但是換取他們中立還是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