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北上的話題,再次出現在御前會議中。不過和以往不同的是,現在南下戰略已經破產。
既然奪取菲律賓群島的計劃失敗,那麼後續的南洋攻略就更加不用想了。歐陸聯盟能夠干涉第一次,就能夠干涉第二次。要是繼續不知死活的南下,那就是活膩了表現。
從全域性上來看,日本雖然在菲律賓戰爭中損失慘重,但是他們也不是全然沒有收穫。
其中,最大的收益就是獲得了一支現代化艦隊。往日裡他們有錢也買不到的主力艦,在戰爭中他們都得到了。
單從軍艦總噸位上來看,日本海軍已經成為了僅次於英、奧、俄、西四國之後的世界第五海軍強國。
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菲律賓戰爭結束後,日本政府拍賣會上購買的軍艦回國,他們的排名還能夠更進一步超越西班牙和俄羅斯,一躍成為世界第三海軍強國。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那麼這就是日本帝國的高光時刻。可惜,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還伴空空如也的國庫。
以日本目前的情況,如果不對外擴張,根本就不可能養得起這樣一支艦隊,縱使把政府全部的財政收入投入進去都不夠。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北上確實比南下容易一些,問題是帝國的財政已經無法支撐起一場大戰了。
朝鮮不足為慮,但是xxx的反應,我們不能不考慮。縱使他們已經沒落了,對我們來說仍然是一個龐然大物。
一旦戰爭爆發,什麼時間結束就不是我們單方面能夠結束的了。萬一戰爭持續下去,帝國很有可能被活活拖死。”
不是黑田清隆膽小,實在是日本政府的財政太過糟糕。菲律賓群島雖然富庶,可是他們還來不及經營去經營,僅靠掠奪的財富根本就不夠支撐戰爭。
兜裡沒錢,幹什麼都不硬氣。鄰居雖然沒落了,可是人家家底厚實,以日本帝國目前的實力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山縣有朋:“黑田君,眼下是最佳的北上機會。因為菲律賓戰役的緣故,我們的鄰居已經放鬆了對我們的警惕,他們正幻想著我們和西班牙人兩敗俱傷。
可是他們忘了,我們在戰爭中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帝國的軍事力量卻在不斷增長,雙方的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變化。
帝國的財政有限制約軍事力量的發展,和平年代我們是無法養活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我們的國力決定了現在帝國的軍事力量就是巔峰,至少未來二十年內是如此。
如果不利用現在的優勢將我們鄰居打趴下,為帝國開擴足夠的生存空間,未來我們就更沒機會了。
我們沒得選擇。為了大日本帝國未來,即便是風險再大都必須要幹。何況現在的風險並不大,縱使失敗大不了重演1874年的舊事。”
野心不光來源於實力,還有腐朽帝國的“面子”。入侵失敗都能拿到補償,還有什麼好怕的?
就算是輸了戰爭,大不了伏低做小多表演幾次,事情就過去了,沒準還可以從中佔點兒便宜。
這樣的國家縱使實力再強大,也無法讓人畏懼。與其做朋友,還不如做敵人更加划算。
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政府的野心就是xxx帝國放縱出來的。要是換一個主,1874年日本就被打殘了,根本就沒有後面的……
除了軟柿子好捏之外,更重要的是北上不需要遭遇列強勢力,不像南洋那種列強扎堆,一不小心就要踩雷。
主要是最近三四十年沙皇政府很忙,先是奪取君士坦丁堡,接著又教訓了不安分的普魯士,現在正忙著南下印度。
政府的戰略重心沒有東移,俄國人在遠東地區的擴張步伐自然就慢了起來,觸手還沒有來得及深入朝鮮。
有了南下失敗的教訓,此刻正是日本政府對列強最恐懼的時候。儘管他們對上西班牙不落下風,可是沒贏就傲氣不起來。
見無人接話,明治天皇皺著眉頭問道:“海軍部有不同意見麼?”
“沒有!”
海軍大臣西鄉從道緩緩回答道。
按照日本軍方的慣例,凡陸軍的提議海軍都會表示反對,反之亦然。更何況現在還牽扯到了擴張路線之爭,爭奪的就應該更激烈了。
然而,西鄉從道卻是有苦難言。不管理由再怎麼充分,南下戰略都失敗了。作為南下派的大本營,和入侵菲律賓的主導者,海軍部自然是難辭其咎。
這麼大的責任,縱使海軍部也扛不起。為了避免未來受到政治清算,眼下他們不得不做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