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怕的就是沒有希望,三百萬勞務派遣計劃雖然解決不了歐洲所有的失業問題,卻能夠給大家帶來希望。
秉承著影響最大化的原則,除非是技術工人,否則此次勞工招募每戶限一人,並且儘可能向經濟困難家庭傾斜。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大招聘不僅緩解了各國的就業壓力,同時也是一次大規模扶貧運動。
別看維也納政府制定的薪水標準不高,僅僅只有1893年歐洲民眾平均收入的五折,但是對底層民眾來說,這已經是高收入了。
在這個貧富差距懸殊的年代,大貴族、大資本家一年的收入,等同於數萬、乃至數十萬普通人一年的收入,而超過一半的底層民眾收入還不足平均水平的20%,“平均”二字早已喪失了意義。
如果不是工作地點在海外,各方面基礎條件都跟不上,這樣的工作崗位早就被搶破頭了。
從這方面來看,年度扶貧冠軍弗朗茨是拿定了。或許也是本世紀的扶貧冠軍,畢竟這種級別的扶貧工程已經是前無古人,估計後面幾年也不會再有來者。
簽訂勞務合同,就預付三個月薪水,完全不需要擔心上當受騙,這是和各國政府聯合組織的招聘,後續勞務派遣大家也會一起跟蹤。
當然,具體能夠跟蹤到哪一步,就沒有人知道了。反正宣傳的時候,盡挑好的說。
氣候惡劣、毒蟲猛獸出沒,這些現實性問題,都被各國政府有意無意的忽略了。或許對統治者來說,儘管把這些潛在危險分子送走才是王道。
撒錢的效果自然是槓槓的,每一筆預付薪水的下發,都有一個家庭暫時擺脫了飢餓危機。不斷惡化的歐陸局勢,終於出現了轉機。
……
南洋,備受矚目的菲律賓戰爭調停會議,已經在蘇拉威西島拉開了帷幕。
不出意料,除了日西兩個當事國外,參與調停的還有不列顛和歐陸聯盟各國。
非常明顯,1vs17的調停會議,局勢對日本人來說非常不利。外交上玩兒舌戰群雄,那絕對是一個悲劇。
日本政府也不是沒有努力,事實上在走上談判桌前,伊藤博文已經拜訪了多國公使邀請他們參加調停會議。
不奢求大家全力支援,哪怕只是派個代表去湊熱鬧、捧個人場,對日本政府來說也是一種支援。
很遺憾,縱使日軍在菲律賓戰役中表現不錯,但是在外界眼中,西班牙的實力仍然更強一些。
要大家冒著得罪西班牙的風險幫忙捧場,這實在是太為難人了。除了英國政府礙於面子,仍然站在日本政府一方外,日本人再也沒能拉到第二個盟友。
孤家寡人的後遺症,很快就體現了出來。談判才剛剛開始,侵略者的帽子就被扣上了,根本就不容他們反駁。
……
俄國代表坦不輪多斯義正言辭說道:“侵略者必須得到嚴懲,任何放縱行為,都是對文明世界的褻瀆。
為了替死去的無辜受害者討回一個公道,我提議成立臨時法庭,對發起這次戰爭的罪魁禍首進行審判。
……”
如果單從坦不輪多斯的言論判斷,不知情的肯定會以為是日軍入侵了俄羅斯,才讓他那麼生氣。
這已經不是中立國調停應有的態度,反而更像是一次復仇會議。坦不輪多斯和日本人有仇麼?
答案是:沒有!
儘管因為尼古拉皇儲的遇刺案,沙皇政府上下都看日本人不爽,可皇儲畢竟還活得好好的,這就夠不成國仇家恨。
不光沒有仇恨,就連大的利益衝突都沒有。沙皇政府沒有戰略東移,日本政府也沒有北上,縱使庫頁島有點兒小糾紛,那也是以日本政府讓步結束的。
不過這不妨礙坦不輪多斯尋日本人的晦氣,除了向國內的皇儲賣好外,更重要的還是西班牙人給錢了。
為了在調停會議上佔據主動權,西班牙代表是一路撒錢,參加會議的各國代表人手一份“土特產”是少不了的。
事實上,不光西班牙代表送了禮。日本代表團同樣也沒少使錢,伊藤博文甚至還親自上門一一拜訪。
沒有辦法,這是時代的陋習。19世紀的外交,一直都伴隨著物慾橫流,美其名曰——公關。
給錢不一定能成事,但是不給錢一定會壞事。在不涉及本國利益的前提下,外交官的可操作性就大得去了,通常都是誰給得多就傾向於誰。
可惜這次不行,歐陸聯盟會議已經做出決定要支援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