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取行動的,不僅僅只有奧地利政府,歐洲各國政府都加入到了這場盛宴中。
猶太資本拉仇恨不假,不過這只是次要因素,畢竟這年頭的資本家都是一丘之貉,誰也不比誰高尚到哪裡去。
反猶運動的本質亙古不變都是那麼幾點:
其一是社會矛盾加劇,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採取的轉移矛盾法;
其二是兜裡沒錢了,還不起猶太資本的高利貸,統治者又不想背上賴賬的惡名,就打著反猶的旗號賴賬,順便還可以發上一筆。
宗教因素和猶太資本家拉仇恨,也是反猶運動爆發的原因之一,不過到了近代之後大都成了次要因素。
當然,也有例外的。有時候猶太資本真的很作死,在利益面前常常沒有底線,也引發了不少反猶運動,不過這大都是區域性的。
這次反猶運動的本質非常簡單,就是法國政府沒錢了,其他歐洲國家都是跟風。
以沙皇政府為例,在歐洲反猶運動爆發後,亞歷山大三世就沒收了大量猶太資本家的產業,尤其是銀行業,凡是有猶太資本背景的全部國有化。
好吧,後面那一條是官僚們加上去的。
主要是十幾年前,俄羅斯帝國剛進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反猶運動,現在俄國境內的猶太資本家們還沒有來得及恢復元氣,家底根本就不夠大家瓜分。
萬般無奈之下,大家就只能玩兒擴大化了。
別的產業不好動,牽扯到了工人就業問題,處理不好容易惹出大亂子,官僚們除了貪婪之外,同時也怕麻煩。
唯獨銀行例外,本身就握著大量的現金。藉著國有化的機會,大家完全私吞一部分現金,然後甩鍋給猶太資本家。
如果手段高明一點兒,過一段時間還可以再找個藉口,把國有化的銀行低價甩賣給民間資本,再從中撈一筆好處費。
至於牽扯進去的其他資本家,那就要看他們的後臺夠不夠硬了。
後臺硬的自然是發還產業,賄賂一筆過後,甚至有可能加入瓜分隊伍中,藉機吞併猶太人遺留下來的股份。
後臺不夠硬的,那就只能遺憾了,保住自己的利益算是運氣,運氣不好直接就給沒收了。
沙皇政府吃相就是沒有吃相,不光是國內的民族資本家受到了波及損失慘重,就連英法這些外資都沒有例外。
這場盛宴一直持續到奧地利資本遭受損失後,維也納政府向沙皇政府提出抗議,亞歷山大三世才出面干涉。
不過那已經是半年後的事情,前期的倒黴蛋,很多人墳頭都長草了。
相比之下,奧地利還算是有吃相的。倒黴的都是違法犯罪的猶太資本家,安分守己的還是逃過了一劫。
儘管安分守己的數量很少,不過這都不重要。沒有一竿子全部打死,沒有故意擴大化,牽扯更多無辜的人,這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
冬去春來,大地開始復甦,樹木開始發芽。
維也納宮中的一排排椿樹,此刻已經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吐出了芬芳的紅芽,預示著奧地利的國運昌隆。
這美好的時光,正如弗朗茨此刻心情。
看著首相遞過來了收益報表,弗朗茨總算是明白歐洲各國為什麼愛反猶,又為什麼沒有把猶太人都咔擦掉了。
不是大家不想,完全是捨不得。這可是上好的韭菜,每隔幾十年都可以收割一次,並且每一次都能夠獲得豐厚的收益。
要是一次性弄完了,子孫後代缺錢了怎麼辦?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養豬模式。
沒收的現金不算太多,只有不到兩億神盾,可是查封的企業工廠、土地房屋之類的不動產、債券、股票等一系列的資產,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按照維也納政府的初步估計,這些資產的價值加起來,超過了三十五億神盾。
當然,這其中很多都是理論上存在的虛擬資產。
比如說:某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是三千萬神盾,可它的實際資產可能只有一千萬神盾,甚至只有幾百萬神盾。
這其中的水分有多少,沒有人能夠說清楚。維也納政府的估值,究竟是怎麼計算的,弗朗茨也不清楚。
真要是拿出去變賣,短時間內肯定賣不了這麼多錢,甚至連一半都不一定能夠賣到。
這麼多錢,全世界沒有任何財團能夠拿出來,即便是弗朗茨一手締造的皇室財團,都沒有這份兒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