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實在是太丟人了。不僅自家的防線洞開,就連比利時也被德軍給坑慘了。
坑隊友不算什麼,阿德里安也不是聖母,問題是比利時一旦淪陷,德意志聯邦也難逃一劫。
奧地利盟友確實來了,可是抵達前線的奧軍兵力有限,根本就無法堵上這個缺口。
看了看地圖,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冷冰冰的說道:“援兵是不會有了。前線大勢已去,我手中這十幾個師根本就無法兼顧兩線。
當務之急,還是要想辦法守住萊茵河,為後面的反攻創造條件。至於別的地區,這個時候該放棄就要放棄。
閣下應該清楚萊茵河的重要性,如果你們不想看到法軍在德意志地區腹地馳騁,那麼就立即收縮兵力固守。”
看似一臉為難,實則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在內心深處已經樂開了花。
在德意志地區和法軍決戰,和在法蘭西境內和法軍決戰,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除了軍事上的收益外,更重要的還是政治上的收益。德軍前線的戰敗,必然會喚醒德意志民眾的危機意識。
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前線輸得越慘,戰後統一的呼聲就會越高。
尤其是親身經歷這次戰爭的民眾,更能夠體會到國家強大的重要性。
漢諾威主導的小德意志,顯然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到時候民意就會自發推動德意志地區統一,形成一種大勢。
至於各懷鬼胎的一群邦國政府,經歷了這次戰爭過後,也差不多該認清現實了,尤其是直接遭受戰爭之苦的邦國,戰後更需要奧地利的幫助。
停頓了一下,阿爾布雷希特大公補充道:“對了,比利時那邊還要閣下自己去解釋。”
解釋,都到了這一步,任何解釋都是徒勞的。說得再怎麼天花爛墜,也改變不了比利時被坑的現實。
如果不想賠上全部的家底兒,比利時政府唯有放棄大部分國土,固守少量軍事要塞。
運氣好的話,能夠撐到奧地利主力部隊抵達;要是運氣不好,他們就只能流亡了。
可以想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德比兩國的關係都好不了。在後面的戰爭中,兩國配合也指望不上了。
不過這和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沒關係,為了德意志地區的統一大業,付出一些犧牲是在所難免的。
借法國人的手解決掉這幫諸侯的武力,總比維也納政府赤膊子上陣削藩的好。
“元帥閣下,現在出兵還有希望堵上缺口,甚至有……”
不待阿德里安把話說完,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就強勢打斷道:“閣下,這一切都是你的一廂情願。
如果能夠堵上缺口,萊茵蘭軍團早就行動了。可是到現在,也不見他們採取行動,難道他們在等我的命令不成?
到了現在這一步,最重要的是穩住局勢,為後面的反攻創造機會,而不是為了那萬一的可能去賭博。
閣下應該清楚,現在我們輸不起。如果前線再次遭遇失敗,國際局勢就會發生逆轉,原本傾向於我們的國家,都有可能轉投法國人的懷抱。”
藉口永遠都是用不完的,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打定了注意借刀殺人,自然不會被說動。
……
布魯塞爾王宮,剛剛從午睡中醒來,還沒來得及洗涑的利奧波德二世,就收到了盧森堡防線崩潰的驚天噩耗。
稍微有點兒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盧森堡一旦淪陷,比利時的側翼就暴露在了法軍的兵鋒之下。
戰爭進行到現在,比利時王國已經使出吃奶的勁兒了,短時間內根本就拿不出足夠的軍隊構建左翼防線。
“廢物!”
“都是一群廢物!”
“近八十萬軍隊,距離連一個盧森堡都守不住,德意志聯邦的將領都是吃屎的麼……”
……
面對國王喋喋不休的咒罵,沒有人去糾正守衛盧森堡的德軍,沒有八十萬的小問題。
“陛下,德軍正在撤退,我們的左翼直接暴露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現在只能……”
奧古斯特首相還是有政治頭腦的,在不確定利奧波德二世的立場前,沒有說出流亡的建議。
或許是剛才的發洩舒緩了心情,又或者是首相的勸說起到了作用,冷靜下來的利奧波德二世沉聲說道:
“阿爾布雷希特不是給我們派出了援兵麼。把這些部隊派上去,他們總不會也是廢物吧!”
“陛下,這些部隊是不會來了。剛剛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