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收到奧地利插手菲律賓事務的訊息後,明治天皇連夜召開了御前會議。
沒辦法,這就是頂尖列強的威懾力。和這個時代絕大部分普通人一樣,明治天皇同樣患有恐“洋”症。
光挑戰西班牙,明治天皇就非常的忐忑,再來一個奧地利,日子就真的沒法過了。
別看這次南下戰略展開的非常順利,西班牙人比預想中還要廢物,才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日軍就佔領了小半個菲律賓,可謂是戰果輝煌。
可這只是表面上,日軍的高歌猛進只是打了西班牙一個措手不及,本質上來說,西班牙的綜合實力仍然在日本之上。
明治維新再怎麼厲害,也只是發展了二十多年,和老牌帝國的百年積累沒得比。
當然,既然敢做挑戰者,日本政府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說:距離本土更近,軍隊戰鬥力更強、士氣更高。
軍事上擁有優勢,不等於萬事大吉。作為第一個挑戰白人國家的存在,日本在政治外交上全面落入了下風。
孤軍奮戰也就罷了,關鍵是連一個聲援的都沒有,可以說比法蘭西都孤立;反觀西班牙,起碼撈到了歐洲世界的同情分。
列強幹涉,就成為了這次南下的最大風險。發現奧地利異動,哪怕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明治天皇也不敢掉以輕心。
伊藤博文分析道:“陛下,不用擔心。奧地利正忙於歐陸戰爭,應該不是真的想要插手菲律賓事務。
我們這次南下,打得是應英法之邀的旗號,奧地利人有所警惕也是正常的。
恰好這個時候南洋華人找上門去,他們就順水推舟來了一次試探,以判斷我們是否有繼續南下的跡象。
山縣有朋大將做得非常好,果斷選擇了退讓,沒有造成衝突,現在奧地利人應該放心了。”
不多想不行,日軍打著應英法邀請進入南洋,一看就是衝著奧屬南洋去的。儘管日本政府在事後進行了解釋,但這同樣會引起奧地利的不滿。
列強嘛,肯定都是有脾氣的。隨受到製造點兒小障礙,小小的報復一下,也是很正常的。
大山岩質問道:“伊藤君,這可是大日本帝國的恥辱,如何能稱得上好?
今天奧地利來了,我們要讓步;明天英法來了,我們是不是還要讓步?
一步退,步步退。列強的野心就是這麼給慣出來的,如果不學會對列強說不,大日本帝國永遠都不能真正站起來!
別說什麼試探不試探,奧地利從來都沒有把我們放在眼裡過,維也納政府根本就不會費這個心思。
我看多半就是一個外交官的個人行為,奧地利政府知不知道有這事,都是一個未知數。
奧地利還不是歐陸霸主,就這麼霸道,要是讓他們贏得了戰爭,是不是要直接讓我們退出菲律賓?
我建議不理會奧地利人的無理要求,強硬處理這次事件,向外界表明我們的對外強硬立場。
反正歐陸戰爭進行的這麼慘烈,奧地利人根本就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把我們推到對立面。”
沒能夠搶到主帥的位置,被迫留在大本營搞策劃,這也也就罷了,關鍵是大本營制定的戰略,到了前線就變得面目全非。
面對日本陸軍頭號元老山縣有朋,大山岩沒辦法只能忍著,不過火氣還是憋了一肚子。
現在又出了這檔子事,自然忍不住要發洩了。況且,他的身份也要求他必須對外強硬,要不然如何在軍隊中樹立威信?
何況他分析的也沒有問題,短時間內奧地利確實沒功夫顧忌南洋地區。就算是做得再過分,也不可能馬上過來清算。
至於秋後算賬,不是還可以抱大腿麼?皇家海軍如日中天,只要英國人不答應,奧地利就算是想要秋後算賬,也很難有所作為。
伊藤博文揉了揉額頭,這種有理有據的反駁最令人頭疼,偏偏他又不想得罪奧地利。
日本陸軍學習的是法國人,對法蘭西有一種迷之自信,可是作為政客的伊藤博文就不這麼看了。
歐陸戰爭規模龐大,部隊的戰鬥力固然重要,但是更多還是要看綜合國力。
在很多政治家眼中,從戰爭陷入焦灼狀態那一刻開始法蘭西就已經輸了。就在伊藤博文糾結的時候,一個駭人聽聞的訊息傳來了。
“陛下,剛剛收到電報,俄國人向法蘭西宣戰了!”
明治天皇也顧不得涵養,一把從侍從手中奪過了電報,快速瀏覽了起來。
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