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發酵的太快,歐洲各國政要都被打懵了。談判這麼快就破裂了,這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正常情況下,不都是先吵上幾個月,等做好了戰爭準備,把民間的情緒調動了起來,才正式翻臉麼?
調停必須要調停,哪怕是為了刷存在感,也必須要表個態。
四月份還沒有結束,維也納政府就收到了十幾個國家的外交照會,都是呼籲冷靜、和平的。
或許是被大家的誠意所打動,維也納政府做出了讓步,決定在1882年4月29日重啟第二輪談判,不過各國提出的國際調停被婉拒了。
……
受近東局勢緊張的影響,有不列顛最偉大首相之稱的格萊斯頓爵士,現在也沉不住氣了。
格萊斯頓:“諸位,局勢已經非常明顯了。奧地利政府下定決心要發動戰爭,屠殺事件只是他們的一個藉口。
站在不列顛的立場上,我不希望看到任何打破近東穩定事情發生。可惜法國正在進行內戰,我們想要干涉也做不到。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近東局勢發生大變後,如何保證不列顛的利益不受衝擊。”
外交大臣喬治:“受到衝擊是必然的,至少我們在奧斯曼帝國利益是註定無法保障了。
如果單純的想要彌補戰爭帶來的損失,我們還可以和奧地利進行利益交換。
不過,我不建議這麼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奧斯曼戰敗是早晚的事情。
再然後會發生什麼,就很難說了。如果奧地利人只是想揍奧斯曼一頓轉移國內矛盾,那還好說。
如果奧地利一口吞併了奧斯曼帝國,對我們的威脅就太大了。”
說完,喬治起身走到懸掛的地圖跟前,用煙槍一指:“距離印度,就剩下了一個波斯了。”
這是必須要正視的現實問題。奧斯曼帝國衰落了,波斯比奧斯曼衰落的更厲害,指望波斯擋住奧地利完全不可能。
要說“維也納政府對印度沒興趣”,這個說法估計也就弗朗茨會信,反正倫敦政府是萬萬不敢信的。
當初奧地利的勢力延伸到波斯灣,就引起了倫敦政府的擔憂。只不過還有一海之隔,大家對皇家海軍很放心。
現在不一樣了,讓奧地利一路擴張下去,就要陸地上做鄰居了。總不能指望龍蝦兵大殺四方,震懾敵膽吧?
殖民大臣普里姆羅斯抱怨道:“這簡直是糟糕透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維也納政府是擺明了要吞併奧斯曼,完全不需要懷疑他們的野心。
如果我們不想進行一場印度保衛戰的話,就必須要把奧地利人阻擋在兩河流域之外。”
殘酷的現實正如普里姆羅斯此時的心情一樣,作為殖民大臣任何涉及到印度安全的問題,都有可能給他帶來無法彌補的政治災難。
外交大臣喬治果斷補刀道:“不,這不算什麼,還有更糟糕的事情在後面!
如果奧地利人不吃獨食,拉著俄國人一起瓜分奧斯曼,那麼我們就要同時遭到兩個大國的威脅。
以維也納政府的作風,發生這種事情的機率非常高。甚至因為瓜分印度的計劃在,俄奧同盟又可以繼續下去。”
陸地上被俄奧兩國圍攻,那就什麼也不用說了。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扛得住這種級別的打擊,就算是他們在印度經營的再久也沒有用。
想到這可怕的結果,格萊斯頓不容置疑道:“立即停止對法國革命黨的支援,儘快幫拿破崙四世穩定國內局勢。”
不列顛需要盟友,沒有任何時刻比現在需要盟友。面對可能出現的俄奧組合,沒有一個肉盾,他們真的吼不住。
外交大臣喬治補充道:“光法國人還不夠,我們必須要找到更多的盟友,北歐聯邦也可以拉過來,或許現在我們該加快推動北德意志建立。”
普俄戰爭的後遺症爆發了,喪失了普魯士這個金牌打手後,光一個法蘭西已經鎮不住場子了。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受歐洲革命浪潮的影響,奧斯曼民族主義也活躍了起來。
“屠殺案”事件爆發後,奧斯曼民族主義者感覺尊嚴受到了侮辱,認為這是奧地利在干涉他們的內政。
在兩奧重啟談判的關鍵時刻,奧斯曼帝國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帝運動。
在愛國青年的鼓動下,安卡拉民眾舉著標語,聚集到了使館區抗議。
這都是小問題,大流氓的心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