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非常清楚,他這個決定會令很多軍方將領不滿,畢竟擴軍是大家最好的升官機會。
但是沒辦法,這場戰爭進行的非常激烈,普軍每個月都要付出少則數萬,多則十幾萬的人員傷亡。
極限動員看似解決了兵力不足的問題,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普波聯邦人力有限,極限動員只是在消耗後期的動員能力。
本來就是在誘敵深入,搞一大堆軍隊出來,放在家裡不動,沙皇政府怎麼可能放鬆警惕?
不放鬆警惕,讓伊萬諾夫那傢伙繼續指揮,雙方一直拼消耗,最先撐不住的還是普波聯邦。
況且,新編部隊短期內無法形成戰鬥力,想要主動發起決戰都做不到。除了增加消耗外,對戰局的幫助並不大。
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裡德曼:“元帥閣下,我承認你說得很有道理,但是不要忘了還有國際勢力。
我們和倫敦政府的談判,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外交上他們已經出手了,北歐聯邦的威脅不復存在。
假如我們動員三百萬軍隊,沙皇政府想要繼續保持兵力優勢,勢必要進行更大規模的動員。
那麼他們要動員多少部隊,究竟是五百萬、還是六百萬?
軍隊是吞金獸,我們有英法的財力支援,再堅持一年也不成問題,沙皇政府能夠堅持多久?
我不認為奧地利會無限度的支援俄國人,他們投入的資本已經夠多了,必然要考慮收回成本的問題。
外交部已經向維也納政府釋放了善意,我們做出了重大讓步,不在謀求俄國人抵押給他們的領土,並且支援他們獲得君士坦丁堡。
當然,這些可能打動不了他們,不過穩住奧地利還是夠了。只要維也納政府動搖了,沙皇政府就會因為缺乏資金,無法繼續保持兵力優勢。
敵人沒有了優勢兵力,我相信元帥閣下有得是辦法擊敗他們。這比等著敵人犯錯,風險要小得多。”
看似平淡的背後,實則是權力的博弈。按照政府的意圖擴軍,靠財政託死俄國人,那麼主導這次戰爭的主角就由軍方變成了政府。
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背後還有英國人影子,倫敦政府的突然出手,給了柏林政府搶奪主導權的機會。
毛奇咆哮道:“瘋子!傑弗理,你真是一個瘋子!
居然把希望寄託在英國人身上。莫非你真的以為英國人,就會一直支援我們了?
穩住奧地利?
啊,上帝!
傑弗理,你還真敢想啊!
參合到英奧博弈之間,還想把他們玩弄於鼓掌之中,你是嫌我們的麻煩還不夠大麼?”
不是毛奇悲觀,實在是傑弗理的計劃太理想主義了。一切都建立在英奧兩國,跟著他們劇本走的前提下。
假如英國人不繼續提供貸款,又或者是因為英奧兩國博弈,維也納政府繼續向沙皇政府提供貸款,都會給普波聯邦帶來滅頂之災。
國家和國家也是不一樣的,英奧兩國的財力不是普俄能夠比的。只要利益足夠大,拿幾個億進行一場代理人戰爭,並非不可能。
傑弗理·弗裡德曼冷笑道:“元帥閣下,你多慮了,風險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大。
如果你知道我們欠英國人多少錢,你就明白倫敦政府為什麼會支援我們。
光本金就高達2.1億英鎊,這還只是貸款和債券。我們欠英國企業的貨款,還有1.4億英鎊,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60萬英鎊的速度增加。
如果計算上利息,我們需要償還英國人近6億英鎊的債務。債主們如果不想血本無歸,他們就會想辦法讓倫敦政府支援我們。”
這個解釋令毛奇瞠目結舌,他做夢也想不到柏林政府居然會欠下如此鉅額的債務,更想不到欠債還有如此大的好處。
當然,好處只是暫時的。到了還錢的時候,就輪到他們哭了。
停頓了一下,緩和了情緒毛奇問道:“那麼奧地利呢?不要告訴我,我們也欠他們鉅額債務。”
傑弗理·弗裡德曼微微一笑:“自然不會。奧地利的銀行家根本就不看好我們,他們把錢借給了俄國人。
沒有債務影響,但是可以進行利益交換。在國際政治中,只要利益夠了,敵人和朋友是可以發生轉變的。”
傑弗理·弗裡德曼的自信沒有令毛奇再次動容,只是搖了搖頭:“伯爵閣下,你的夢該醒了。
理論上,我們退出德意志聯邦後,確實可以和奧地利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