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1 / 2)

小說:中國盜墓 作者:辛苦

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可見,司馬遷記此事應當無誤。揚雄《法言·重黎》也有這種說法,然後批評伍子胥“鞭屍籍棺,皆不由德”。東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除記有“掘墓鞭屍”的情節外,更增加了“左足踐腹,右手扶其目,誚之曰‘誰使汝用讒諛之口,殺我父兄,豈不冤哉’”的細節。照此看來,說伍子胥掘墓鞭屍,是有根據的。

二、鞭墳說。此說首先見於《呂氏春秋·首時》的記載,說伍子胥“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墳三百”。《彀梁傳·定公四年》則說,他“撻平王之墓”。《淮南子·泰族訓》和《越絕書·荊平王內傳》也都說伍子胥鞭墳。從古文獻史料價值來看,《呂氏春秋》成書早於《史記》一百多年,所言楚國史事應當是可信的。這樣,伍子胥只是鞭墳三百,沒有掘墓鞭屍。

三、否定說。張君在《武漢大學學報》1985年第三期上發表《伍子胥何曾掘墓鞭屍》一文,完全推翻“鞭屍”和“鞭墳”兩說。他認為,伍子胥既沒有掘墓鞭屍,也沒有鞭墳洩憤,甚至連破郢之戰都未參加。其主要理由是:

《春秋》等是記載春秋時期史事最早又最有權威的典籍,都沒有提到過這件事。《左傳》僅記載楚平王殺伍奢一家的事,用譴責的筆調,而對伍子胥用同情的筆法,屈原也稱讚並自擬於伍子胥。

吳國軍隊攻入楚國郢都,正是孔子在世的時代。孔子最容不得亂臣賊子,伍子胥引吳入室,掘墓鞭屍,可謂罪大惡極,但孔子言論卻隻字來提。

《公羊轉·定公四年》明確記載伍子胥忠君,不報私仇的思想:“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義,復父之仇,臣不為也。”他主觀上也不願做掘墓鞭屍之事,這是十分重要的。

伍子胥掘墓鞭屍的故事被改編成無數戲曲、傳奇、小說,在民間廣泛流傳。但是歷史真相究竟如何,看來只能存疑。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歷史上最大的盜墓頭兒(1)

——項羽盜秦始皇陵

作案時間:公元前206年

作案地點:秦始皇陵,西安市臨潼縣城以東,距西安35公里。

受 害 人:秦始皇

作 案 人:項羽及30萬軍隊。

作案手段:項羽入關後,以30萬之眾“盜掘其陵墓,燔燒其宮觀,三十日運物

不絕”。

作案後果:秦始皇陵遭受嚴重破壞。但據現代考古探測證明,秦始皇陵的地宮基

本完好。

盜墓性質:官盜。秦始皇陵歷史上曾經多次遭受過大規模的破壞。此次項羽盜墓

是最大的也是最早的一次。

可信程度:《史記》等方獻有記載。

秦始皇陵以其規模的宏偉、空前的而聞名。從古城西安西行,經過著名的灞橋,臨近臨潼時,可以看到大路南側一座高大的土丘。這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雖然歷經兩千多年風雨剝蝕,面對渭水平原,依然顯示著雄奇的氣勢。

從整個中國古代史來看,每個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亂的時期,群雄爭霸,盜匪橫行,整個社會處於無政府的狀態;而此時正是盜墓者掘墳挖墓的大好時機,歷代王朝的陵墓幾乎都是在這個時候被盜的。公元前206年項羽對秦始皇陵的破壞也不例外。

秦始皇陵的修建

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年)姓贏名政,13歲繼承王位,22歲親政。公元前221年,他兼併了割據稱雄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

統一全國的當年,贏政決定把傳說中“三皇五帝”的尊稱合而為一,號稱“皇帝”。他自稱始皇帝,後代依次稱二世三世,以便千世萬世地傳襲下去。此後,中國曆代最高封建統治者便都沿用“皇帝”這個稱號。

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侯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平山縣中山國王陵墓也是生前營造的。秦始皇只不過是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

為了使自己死後能安穩長眠,秦始皇早在他剛剛即位之時,也就是13歲的時候,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了。只不過統一全國後,營建工程得以大規模進行。

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對秦始皇陵的修建及陵墓內部結構有一段生動的描述:“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水,下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