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年平均來算,希特勒的版稅已是相當可觀的,從1925年起,這就成了他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比起他在1933年擔任總理那一年收入的版稅來,上述幾年就簡直算不得什麼了。希特勒擔任總理的頭一年,《我的奮鬥》銷了100 萬本,他的版稅收入(1933年1 月1 日起他的版稅率從10%增至15%)達100 多萬馬克(摺合約30萬美元),使他成了德國最時行的作家,也是第一次成了百萬富翁。”除了聖經以外,在納粹政權下,沒有別的書有這麼好的銷路,當時家家戶戶的桌子上都有這本書,否則就會感到不太安全。

在一對青年男女結婚的時候,向新郎新娘送一本《我的奮鬥》,幾乎是一種義務一一當然也是很得體的。而且學童們不論從什麼學校畢業,也幾乎人人會得到一本。到1940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一年,這本納粹黨聖經在德國已經銷售了600 萬本。像大多數的作家一樣,希特勒同他的所得稅徵收員也有糾葛,至少——我們不久就會談到——在他成為德國的獨裁者之前是如此。並不是每一個買了一本《我的奮鬥》的德國人都一定讀過這本書。我聽到過不少納粹黨的忠實信徒表示,這本書讀起來太枯燥乏味了,也有不少人私下承認,他們從來沒有讀完這本臃腫冗長、共有782 頁的厚書。但是可以這樣說,要是在1933年之前德國有更多的非納粹黨人讀了這本書,要是外國政治家在還不太晚的時候仔細讀了這本書,德國和全世界本來是可以免於一場災禍的。因為,不論你對阿道夫·希特勒可能提出什麼其他的譴責,你決不能譴責他沒有用書面精確地寫下,如果他一旦掌權的話他要把德國變成為怎樣的一個國家,他要用德國的武力征服把世界變成為怎樣的一個世界。在這本富有啟示性的書裡,他極其詳盡地描繪了第三帝國的藍圖,特別是描繪了他在1939年到1945年的勝利年代裡強加給被征服的歐洲的野蠻的新秩序的藍圖,其露骨率直,令人毛骨悚然。

我們前面已經談到,希特勒的基本思想是他在20歲剛出頭的時候在維也納形成的,這有他自己的話為證,他說,在這以後,他沒有學到什麼新的東西,他的思想一點也沒有什麼改變。* 當他在1913年24歲的那一年離開奧地利去德國的時候,他心中充滿了德國民族主義的激烈熱情,充滿了對民主主義、馬克思主義和猶太人的刻骨仇恨,並且確信上帝選擇了亞利安人,特別是日耳曼人,做主宰種族。'82'在《我的奮鬥》中,他發展了他的看法,並把這些看法具體應用到這樣一個問題上去:不僅要使戰敗的混亂不堪的德國在太陽底下佔有比以前偉大的地位,而且要建立一個新式的國家,這個國家要以人種為基礎,要包括所有當時住在德國境外的日耳曼人,在這個國家裡要確立元首——他本人——的絕對獨裁權力,在元首身邊的是一批承上啟下的較為次要的領袖。因此,這本書的內容首先是,未來德國國家和它有朝一日能成為——作者在最後一頁所說的——“地球主人”所依靠的手段的輪廓概述,其次是一種看法,一種人生觀,或者用希特勒最喜歡說的德文詞兒,一種Weltanschauung(世界觀)。在20世紀一個正常人看來,這種人生觀一望而知是一個一知半解、沒有教育的神經病人所想出來的荒誕可笑的大雜燴。但是重要的是,竟然有成百萬的德國人狂熱地信奉它,而且如果說它給他們——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帶來了最終毀滅的話,它也給住在德國境內,特別是住在德國境外的成百萬無辜的、善良的人帶來了毀滅。

那麼,新帝國如何恢復它的世界大國地位,如何接著走向世界霸權呢?

希特勒在第1 卷中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第1 卷大部分是1924年他在監牢裡寫的。在1926年完成的第2 卷中,他又更加詳盡地談到了這個問題。

首先,必須同“德國人民的不共戴天的死敵”法國算帳。希特勒說,法國的目的總是要造成一個“肢解的破碎的德國??一些拼湊起來的小國家”。

這一點是十分明顯的,“??如果我是一個法國人??我的行動同克萊孟梭不能也不會有什麼兩樣”。因此,必須“對法國來一次最後的總算帳??一場最後的決戰??

只有到那個時候,我們才能結束我們自己同法國的永無休止的、基本上沒有任何結果的鬥爭;當然首先要假定,德國實際上不過是把滅亡法國當作一種手段而已,其目的是在將來能夠為我國人民在其他地方進行擴張”。

在其他地方進行擴張,什麼地方?希特勒由此就談到了他對於他擔任德國的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