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二、劉邦的出生地(2)

尤其是,此間楚國不僅與秦國,與魏、齊、吳諸國亦多爭戰交鋒。只是此時之楚國已經僅剩下節節敗退的份兒了。邊疆邑地,常被作為戰後賠付、割地或賞賜的交易籌碼。故而,劉邦出生時,“豐”地或許並不屬楚國,而是屬於魏國。

2。諺雲:“豐沛收,養九州”

事實是,“豐”地雖然可能曾屬齊、楚,然而卻歷來是齊、魏、楚三國之結合部,東連沛縣與齊魯比鄰,南接泗水、芒碭、兩淮,西距魏梁(開封)也不過數百華里。即近代之所謂蘇、魯、豫、皖邊區。

此地既為邊地,充其量,齊、楚等國對其地也只是一時之鬆散管理,或說豐地可能處於三不管的空白地區。恰好為區域內百姓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後來魏國王室某系,包括劉邦祖輩,避秦東遷來“豐”提供了機會。

此地交通便利,地勢平坦,物產豐富,廣為流傳於該地的古諺這樣稱頌道:“豐沛收,養九州島。”千百年以來,豐、沛兩地經濟較為發達的原因亦在於此。

3。“故梁徙也”說之淵源

雖然地方誌書少見“豐”曾屬魏國的記載,但是《高祖本紀》卻明載:“周市使人謂雍齒曰:‘豐,故梁徙也’。”《高帝紀》對此記述則更顯詳盡,並增加了關於劉氏世系的記載:

春秋晉史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事孔甲,範氏其後也。而大夫範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範氏,範氏為晉士師,魯文公世奔秦。後歸於晉者,其處為劉氏,劉向雲:“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秦滅魏,遷大梁,都於豐。”故周市說雍齒曰:“豐,故梁徙也。”以歌頌高祖雲:“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即劉邦祖父,作者注),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矣。

除去上述記載中,漢朝皇室美化劉氏家族的成分,有兩點應該是可信的:

其一,魏國為避秦亂,一再東遷,中間恐怕最少應有一支魏國王族遷徙至豐。

其二,劉邦之祖上是魏國人,其祖父“豐公”曾攜全家自“大梁”隨魏東遷,定居在“豐”。當時豐地尚且存有劉氏墳地,但墳墓已鮮見。《補註》還對“豐,故梁徙也”一句作了較詳細的注說:

晉國大夫畢萬封(於)魏,今河東、河北縣是也(指黃河),其後為秦(國)所逼,徙都今魏郡、魏縣是也,至文侯(晉文公)孫(魏)惠王,畏秦,復徙都大梁,……故世或言魏惠王,或言梁惠王,至(其)孫,假,為秦所滅,轉東涉於豐,故曰:豐,故梁徙也。

對於劉邦祖輩自“魏”遷來“豐”的具體時間,《高帝紀》之“涉魏而東,遂為豐公”一句,便明確講明瞭,遷徙事件大體應該發生在“豐公”時代。而“豐公,蓋太上皇父”, 即豐公為劉邦祖父。那麼,若以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算,大概可向前追朔30年左右,即“遷徙事件”大約應發生在公元前 286 年前後。

另有《秦本紀》、《魏世家》、《白起王翦列傳》載:“秦昭王二十一年(約公元前286年),魏國獻原首都安邑於秦,秦驅逐安邑百姓。” 如上所述,是年魏國避秦東遷之時,卻還順勢東向,派兵參與滅“宋國”於“豐”地事件,公元前 279 年,魏軍又乘孟嘗君卒,越過豐、沛,會同齊國,共滅“薛”國。據此,筆者認為,很可能劉氏當初便是隨被秦軍驅趕的百姓,自安邑東遷自大梁;當秦軍東犯大梁,又自大粱東逃或隨魏軍東向用兵時,遷徙並定居在豐地的。

本書“劉邦與雍齒”一文,深入探索了劉邦起義之初“雍齒叛劉降魏”事件的內幕。認為“豐”的確曾被魏人佔領,具體時間及長短,固然無法一一考證,但“豐邑”曾為魏國某貴族之所屬,應該是無可爭議的。在豐公率全家來“豐”或者劉邦在“豐邑”出生時,“豐”地即為魏人統治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

那麼,為何某些文獻談及豐縣沿革,鮮見有“豐邑”曾屬魏國之記載呢?這的確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筆者認為,這恐怕與劉邦及“豐沛布衣將相集團”對“魏人周市圍豐”和“雍齒叛劉降魏”事件的處理不無關係。這一發生在起義之初的事件對劉邦義軍之打擊太大了,以致劉邦幾乎無時不在抱怨“(沛人)雍齒及豐子弟叛之”。

這樣,漢代的地方誌書不載“豐屬魏”的做法便不足為怪了。後世歷代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