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①董家遵:《漢高祖生年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出版社1957年版。
②安作璋、孟祥才:《漢高帝大傳》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
③徐朔方:《史漢論稿》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81頁。
④夏徵農等、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
⑤本書所引《史記》為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9月第一版。
⑥本書所引《漢書》及《漢書補註》為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9月第一版。
二、劉邦的出生地(1)
據《史記》和《漢書》記載:公元前 256 年或 247 年,劉邦出生於“沛豐邑中陽裡”,即今江蘇省豐縣(古稱豐、豐邑)縣城東北隅一條古老的名為中陽裡的街道。江蘇省《徐州府志》、《豐縣志》、《沛縣誌》及歷代史籍亦均對此認同。唯獨關於“豐縣”的沿革,史界尚存一些爭議,此處筆者不作贅述。本文僅冒昧試述劉邦出生時,豐邑之所屬及其是否曾隸屬魏國之問題。
1。屬宋?屬齊?屬楚?屬魏?
江蘇省《豐縣志》指出:豐邑在春秋戰國時先屬宋,後屬楚。①②筆者查詢相關文獻,鮮見有“豐”曾屬魏國的記載。唯見清代乾隆版《豐縣志》序中,注引文穎曰:“梁惠王孫‘假’為秦所滅,轉徙於豐,蓋戰國屬梁(即魏國)”,卻又說“而未著也”。②
“豐”,春秋戰國時曾屬宋國,大概應該沒有問題,因為古宋國國都之遺址,就在豐邑附近。原豐縣博物館長王榮生先生著文指出:“春秋戰國時,豐屬宋,今豐縣城北四十餘里有宋偃王城,齊滅宋,偃王城始毀,……在今豐縣城址始建豐邑。……兩千多年來豐縣城一直在原址。”(參見《豐縣文史資料》1988年)
關於“齊滅宋”事件,《田敬仲完世家》、《魏世家》均有記載;那麼,若據此得出春秋戰國時期豐邑曾屬齊國的結論,人們似乎也不會感到意外,只是《豐縣志》之“沿革” 一欄中①②卻也未見有“豐”曾屬齊國的記載。
又據《宋微子世家》載:宋王“偃”對外驕橫用兵,先後對魏、齊、楚等國發動戰爭,對內暴虐無道,殘忍濫殺無辜,“群臣諫者輒射之”。被眾諸侯稱為“桀宋”,說他比夏朝末代暴君“桀”還要壞。
後來,周赧王二十九年(約公元前 286 年),魏、齊、楚三國聯合攻擊宋國,宋王逃亡,死於溫地*。《魏世家》載:“魏昭王十年,齊滅宋,宋王死我溫”,記述的便是這件事。之後,魏、齊、楚三分宋地。
而且,若以“齊滅宋”為公元前 286 年計算,距劉邦出生(公元前 256 或 247 年)時,也已有三十餘年。以當時西部強秦崛起,暴秦屢屢持威東犯,魏國東遷,楚國南遁之情況看,邊地“豐邑”恐怕也完全可能數易其主,或屬楚、屬齊、或屬魏之某諸侯。為了解那段弱肉強食的戰爭史,我們不妨記述其梗概:
《楚世家》載:楚頃襄王元年(約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率軍攻楚,大敗楚軍,斬首五萬,取得析城等十五城邑而去。……頃襄王三年,秦與楚斷交。……楚頃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攻楚,楚敗,割上庸、漢北土地於秦。……楚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大將白起攻下楚西陵城。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下楚都 “郢”,楚退居陳地(今河南淮陽)。……楚烈王二十二年(約公元前241年),楚國戰敗,遷都壽春……
又據《魏世家》載:早在魏惠王三十一年(約公元前340年),魏國便被迫放棄距秦較近的都城安邑,轉而東遷大梁(今河南開封附近),國號又稱曰“梁”,故世或言魏惠王或言梁惠王。後來,魏昭王十三年(約公元前283年),秦攻取安城,軍逼大梁。再其後,魏安厘王二年(公元前275年)及三年、四年,秦軍三逼大梁,殺人奪城無數。
據此記載,諸侯戰爭之頻繁和殘酷可見一斑。
雖然魏國懼秦,步步東退,卻又趁勢東向用兵。上述魏昭王十年(公元前 286 年),魏國會同齊、楚兩國,派兵參與滅宋之事且不必說;大約在魏昭王十七年(公元前 279 年),魏、齊兩國又乘孟嘗君卒,共滅其食邑“薛國”( 故址在今魯南棗莊市薛城附近,見《孟嘗君列傳》),兵鋒已越過豐、沛,指向了魯南地區,從當時的地理形勢看,魏國軍隊順便佔據沛、豐地區也是完全可能的。 txt小說上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