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3 / 4)

小說:中國遠征軍史 作者:風雅頌

於日本佔領緬甸後,切斷了滇緬公路,中國對外陸路交通完全喪失,國際援華物質(尤其是盟國的軍事援助物資,不能運入中國,致使中國的抗戰面臨著嚴重局面,也直接地影響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程序。中美雙方認為:為了使中國堅持抗戰,實施美國的全球戰略,必須要打通美國援華租借物資運輸線——滇緬公路。但要打通滇緬公路就必須中美英三國配合作戰,反攻緬甸。為此目的,中美雙方制定並實施了在雲南整編、訓練、裝備中國軍隊——中國遠征軍的計劃,為盟國反攻緬甸打下了基礎。

一史迪威的計劃與遠征軍的組建

1942年3月6日,史迪威首次以中國戰區最高司令的參謀長身份晉見蔣介石,就向蔣介石提出要用美國租借法案軍備物資為中國訓練30個師兵力的計劃。他時刻不忘陸軍部給他的命令“增加美國對中國政府援助的效果以便進行戰爭,幫助改進中國陸軍的戰鬥效能”'注:查爾斯·F·羅馬納斯、賴利·森德蘭:《史迪威在華使命》第74頁。'。史迪威清楚地知道,中國名義上有300萬軍隊,約300個師,但這些師平均缺額百分之四十,而指揮官卻按滿員領取軍餉。軍隊裝備不良,彈藥奇缺,士兵普遍營養不良,疾病流行。他認為中國士兵有堅韌不拔的剛毅品格,決心要把軟弱渙散、五花八門的中國軍隊組建成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他動身來華前夕,在給馬歇爾的備忘錄中,要求在可以提供時,運送給他30箇中國師使用的裝備,這個軍力應在美國部隊和航空可以提供支援時獲得他們的支援,應指定飛機加速運送供應品去中國。他之所以提出上述要求,其長遠目的在於加強中國軍隊的戰鬥效能,發動對日最後攻勢。為了把戰爭導向日本,他提出中國應當發展成為最大的進攻力量。

3月9日,蔣介石舉行宴會歡迎史迪威。席間,史迪威就訓練中國軍隊30師之事問蔣介石,說:“日前曾請選定30師,準備以美國武器重整軍備。美軍通訊、炮兵及其他兵種軍官800多人即將分批來華,教練中國軍隊使用新式武器。他們到達後,準備立即開始訓練,新式武器運到,可交付選定的部隊使用。不知30個師業已選定否?蔣介石回答:只要確知新式武器運到日期,選定30師並非難事;'注: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二編,作戰經過》第三冊第222頁。'。蔣介石令何應欽負責選定各師,指示史迪威與何應欽洽商細節。此後,由中國軍事委員會擬訂練兵30師的編制和裝備表。但具體參加訓練的部隊,始終沒有確定。

緬甸失陷後,史迪威繼續堅持努力實現為中國建立一支約100個滿員師的軍隊。其中,第一批30個師,在昆明地區訓練和裝備,組成Y軍,使其成為百萬大軍的核心。他稱入緬作戰計劃為X-Y計劃,X代表從印度進入緬甸的軍隊,Y代表從雲南進入緬甸的軍隊。準備採用分批訓練的方法,先訓練骨幹,再由骨幹訓練部隊,而不準備整師整師地訓練。他的計劃,得到中國軍政部的同意。為了儘快開始練兵計劃,史迪威多次向羅斯福提出,以中國參戰和整編軍隊為條件,向中國提供租借物資。羅斯福考慮中國在戰後亞洲的潛在價值,否決了史迪威對蔣援助應按對等原則辦理這一基本策略'注:邁克爾·沙勒:《美國十字軍在中國》1938~1945,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115頁。'。

1942年8月,中美雙方參謀人員共同修訂練兵30師的計劃,11月最後確定。11月3日,蔣介石接見史迪威時表示:在預定的緬甸戰役中,除駐印軍外,可以從雲南方向派出15個師,於1943年2月底前佈置妥當'注: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二編,作戰經過》第三冊第353頁。'。宋美齡還說史迪威深知中國軍隊與軍官能力,請他先選定精良部隊和軍官,並開具名單,請蔣介石批准。此後,練兵30師計劃進入準備供給、運輸、兵站、交通管制、醫療衛生、通訊與工程保障階段。

這時,史迪威已經在計劃訓練第2批30個師的計劃,最終使中國陸軍經過整編的師達到100個。這樣,在奪回緬甸以後,依次發起漢口戰役和徐州戰役,攻克徐州後,就可以向日本本土發動空襲。

12月27日,史迪威提出在雲南重新編組和集中裝備,訓練中國軍隊的計劃,包括:設立後方勤務學校,建立有效率的補給制度,在昆明地區建立步兵、炮兵和陸空軍協同作戰訓練班,修復和擴充套件滇緬公路。調整通往華東的交通。此後,史迪威集中精力努力集結,訓練和裝備Y軍,為預定於1943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